首页>傅山诗文>报纸>  加快推进文化旅游经济强省的步伐

加快推进文化旅游经济强省的步伐

日期:2014.12.17 点击数:21

【类型】报纸

【关键词】加快 推进 文化 旅游 经济 步伐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附注】文章在本报:第C9版文化旅游周刊

【中图分类】TK,F59,DF,G8

【全文】

——就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访山西省旅游局局长冯建平

编者按:

在近日召开的省委十届六次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做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六大发展”的战略部署。省委书记王儒林指出,要把握现代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大力发掘三晋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政策,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努力将我省打造成文化旅游经济强省。

大力培育发展新的支柱和优势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首当其冲,承担着破解山西“一煤独大”困局的历史重任。山西是名副其实的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优势独特。新形势下,全面盘点山西傲人的旅游资源,直击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现状,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对促进山西旅游业新一轮快速发展、进而助推山西转型发展意义重大。《文化旅游周刊》创刊之际,本刊就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相关话题采访了山西省旅游局局长冯建平。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灿烂 独树一帜

文化旅游周刊:山西作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请您推介一下山西傲人的文化旅游资源。

冯建平:滔滔黄河水,巍巍太行山,孕育了极具山西特色的灿烂文化,留下了遍布全省的文化遗产,使山西的人文资源独树一帜。据统计,旧石器早期遗址全国发现200多处,山西就有157处。传说中的黄帝、炎帝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上古时代的尧、舜、禹,都在山西南部建都。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其地域也在山西南部一带。在厚重的历史长河中,数不胜数的政治人物和文化名人更为耀眼。有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中国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中国武圣人关羽,唐朝名相狄仁杰,以及文化名人罗贯中、白居易、王勃、王之涣、王昌龄、温庭筠、柳宗元、司马光、元好问、关汉卿、傅山等。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也给后人留下了值得挖掘的文化宝藏。山西目前有3处世界遗产: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大同、平遥、代县、祁县、新绛;4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高居全国第一;古代壁画24000平方米,古代彩塑12799尊,均居全国第一;宋辽金以前的地上木构建筑120座,占全国同期木结构建筑总量的75%。“华夏文明看山西”依据充分。

山西的山水资源也非常丰富。特别是雄伟的太行山与辽阔的华北平原、中原大地的巨大落差,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自然景观,自然风光雄奇壮美。分布在全省的关帝山林区、管涔山林区、中条山林区、太岳山林区、太行山林区、吕梁山林区、五台山林区等,连片的大森林都有四、五十万亩,加上高山草甸、大峡谷以及丰富的动植物,十分壮观。山西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处,国家级地质公园6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处。“人说山西好风光”名副 其实。

自然资源是“好山好水”,人文资源是“好人好事”。面对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我们应该凝聚共识,真正做到像挖掘地下矿产资源那样挖掘地上文化旅游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为实现富民强省发挥更大作用。

文化与旅游融合:脉络清晰 成果斐然

文化旅游周刊: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不等于文化旅游经济强省。山西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旅游景区、具有强大号召力的旅游品牌相对偏少,不少生态美景、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尚未开发,一些新建成的美丽景区尚在闺中无人识。唤醒沉睡的风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释放旅游生产力,我省取得了哪些成果?

冯建平:近年来,围绕文化与旅游融合这根主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致力于品牌打造,我们做了许多探索性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旅游业今后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山西旅游业已初步形成了宗教古建、晋商文化、寻根觅祖、太行山水、黄河风情、红色经典六大旅游板块和世界遗产游、古建宗教游、晋商民俗游、寻根觅祖游、太行山水游、红色经典游、黄河风情游、吕梁风光游八条精品线路,为我省的旅游产品注入了发展的血液。截至2013年,全省旅游企业有近9000家;旅游景区点543家,A级景区129家,其中5A级4家、4A级73家、3A级22家,省级休闲旅游度假区25家;星级饭店328家,其中五星级饭店22家;旅行社866家,8家旅行社营业收入突破亿元;持证导游19600人。全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43.9万人,间接从业人员188万人。

2013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2305.44亿元,实现旅游增加值1174.3亿元,占全省GDP的7.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2.6%。旅游业为全省增加财政收入194亿元。旅游业已成为我省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产业。

旅游交通设施明显改善。全省高速公路里程已突破5000公里,旅游中心城市到重点景区基本上实现了一小时通达。全省运行的民航机场有5个,正在建设两个,基本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片片有机场。随着大西高铁的开通,大西高铁、石太高铁纵贯东西南北,并与太中银铁路、陇海客专、西成客专等骨干线路紧密衔接,一个全天候、公交化、高速度的快速客运网正在形成。

旅游品牌形象明显提升。2013年以来,通过省内外主流媒体以及动车、网络、会展、节庆、区域合作、专题推介活动和文化精品、旅游纪念品全面塑造“中国山西·晋善·晋美”品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对打造山西旅游品牌发挥了积极作用。“晋善·晋美”被《环球时报》评为全国10个最受欢迎的旅游主题宣传口号之一。

旅游产品结构明显优化。适应市场需求,休闲、度假、娱乐产品发展很快。随着以交城果老峰大型水上娱乐项目、榆次乌金山大型游乐场、盂县大汖温泉度假区为代表的一批项目投入运营,我省的旅游产品结构得以优化。同时,我省的传统旅游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重点景区已由单纯的观光型发展为融观光、度假、科考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景区。《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太行山》等大型旅游演艺节目的成功推出,不但丰富了旅游内容,提高了旅游综合效益,也为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范例。

煤资反哺旅游业方兴未艾。截至去年年底,全省有215家资源型企业投资开发旅游景区、星级饭店、休闲度假区和娱乐设施,总投资达40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1700亿元。资源型企业转型投资旅游业,使山西的旅游业摆脱了长期以来投入不足的困境,推动了山西旅游产业自身的转型升级。

旅游资源整合和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壶关县太行山大峡谷景区资源整合于去年5月1日顺利完成,形成了“一个品牌、一个公司、一张门票”的发展模式,是一个零散景区如何实现资源一体化、经营专业化、效益最大化的成功案例。横跨三市四县的大历山资源整合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届时,历山将形成以垣曲前山、翼城后山的前后山互通的历山旅游新格局,也将为我省旅游资源跨区域整合探索良好的经验。

旅游业谋转型升级:应对变化 抢抓机遇

文化旅游周刊: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出现了不少的新变化。适应新变化,旅游部门面对的挑战何在,如何应对?

冯建平:新变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五条:一是旅游由少部分人的生活追求变成多数人的所能所爱,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二是居民消费升级,正在不断推动以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三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不但成为旅游产品媒介的第一影响力,而且培育了新的旅游者群体,散客化逐渐成为主流。四是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养生旅游、养老旅游、修学旅游、体育旅游、购物旅游、森林旅游、生态旅游、房车旅游等一系列旅游新业态正在快速形成。五是高铁这种全天候、公交化、高速度的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成为旅游区域一体化的最好推动力。

这些变化,对山西这样一个旅游新兴市场来说,有很大的挑战性。主要的问题是:我省的旅游产品,大多以观光为主,远不能满足游客休闲、度假、娱乐的需求;机场、高铁车站和高速公路通往景区景点的交通设施以及景区景点的停车场、旅游厕所、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相对滞后,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旅游管理体制、投融资机制不能适应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形势,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配套扶持政策也需进一步完善。

但挑战也是机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的旅游产业初具规模,为今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加之,我省地处中部,周边五省、中部六省、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共有14个省区,总人口高达6亿多,区域性市场很大。

总之,我省旅游业有基础、有条件做大做强。我们要抓住大众旅游时代到来和旅游消费升级的市场机遇,抓住国家重点依靠消费拉动经济的政策机遇,加大改革发展力度,推动我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文化旅游强省:八项举措 加快发展

文化旅游周刊:省委十届六次会议提出了打造文化旅游经济强省的发展目标。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旅游部门有哪些举措?

冯建平:王儒林书记在省委十届六次会议上关于旅游业发展的讲话,提振了信心,为我省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的发展内涵,梳理了发展步骤。瞄准打造旅游经济强省的发展目标,我们制定了八大措施。

一是深化对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重大意义的认识。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综合产业,是现代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市场需求旺,带动效应大,资源消耗小,就业机会多,发展前景好。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对于扩就业、增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要下功夫把山西的龙头景区景点建设好,使之真正成为我国中部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要将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复合型景区。要以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进一步提升宗教古建、晋商文化、寻根觅祖、太行山水、黄河风情、红色经典六大旅游板块开发建设水平,优化布局,形成人文与山水交相辉映、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的旅游产品格局。要抓住高铁发展的机遇,依托“美丽中国、古老长城”、“美丽中国、天下黄河”旅游联盟以及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

三是全力推动大型旅游综合体建设。依托重点旅游城市、景区和管涔山、关帝山、太岳山、中条山、太行山等连片的大森林、好山水,建设一批大型的旅游综合体和复合型景区。

四是加强旅游城市和旅游重点县建设。

城市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要把太原、大同、晋城、运城、平遥建设成为集观光、休闲、娱乐、商务、集散为一体的知名旅游城市。将资源禀赋好、交通有优势、基础配套条件好的县作为重点旅游县来发展。选择若干个县和跨行政区域的片区作为改革试点,围绕旅游产业配置各类产业要素和资源,实现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五是加强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等融合发展,加快旅游新业态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研学旅行、老年旅游,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不断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六是坚持品牌塑造,持续营销造势。在海内外持续开展“晋善·晋美”品牌塑造和宣传营销的基础上,各级政府要统筹组织本地旅游形象推广宣传,支持各旅游企业根据资源禀赋,打造特色品牌。

七是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加快建设和改造提升高速路、高铁车站、飞机场通往景区景点的交通设施,构建方便快捷的交通集散体系;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推进旅游城市建设;加强旅游综合执法,做好文明创建和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工作。

八是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增强活力,保障发展。强化全社会依法休假理念,加快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研究新形势下旅游业发展政策,将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和项目纳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在编制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实施“人才强旅、科教兴旅”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开展旅游综改试点;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和旅游企业品牌。

总之,要充分发挥我省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全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山西的转型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高晓燕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