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书画>报纸>  陶瓷上写书法他琢磨了30年

陶瓷上写书法他琢磨了30年

日期:2009.10.21 点击数:69

【类型】报纸

【关键词】陶瓷 书法  磨了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附注】文章在本报:第12(山西·热线)

【中图分类】V2,J29

【全文】

精致光滑的瓷板上,书法作品飘逸灵动,人物花鸟栩栩如生,这些精美的作品都出自被称为“陶瓷彩绘省城第一人”的王卯全之手。在今年省文化厅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王卯全的陶瓷彩绘入选了“民间美术”名录。 10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太原市大东关街的王卯全陶瓷彩绘工作室,了解他的故事。

将书法艺术融入陶瓷

“把陶瓷和书法结合起来,源于我对书法的爱好。”把玩着刚印制好的一件“傅山草书条屏”瓷板作品,王卯全对记者说。今年53岁的王卯全,原是太原市瓷厂的技术员,每天和陶瓷器皿打交道。自小喜欢书法的他,曾拜我省书法名家王朝瑞为师。后来,他琢磨着如何把书法作品绘制在瓷器上。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尝试后,效果很不错。上世纪80年代,省城惟一的陶瓷企业——太原市瓷厂停产了,省城陶瓷彩绘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境地。 当时,市面上流传的全都是浙江、北京等地的陶瓷作品,王卯全心里很不是滋味。“偌大一个省城,竟然没有自己的陶瓷工艺技术和产品。”王卯全说,不少老朋友鼓励他把陶瓷彩绘流传下去,一个利用自己的书法特长,做出陶瓷书法工艺品的大胆想法让他激动得好几夜睡不着觉。

“瓷板书画”个性十足

精心准备一番后,王卯全专心做起了自己曾经梦想过的事业。陶瓷书法要求很高。首先要在瓷胚上,按照篇幅和位置复画名家的书法作品,笔和墨都是专用陶瓷毛笔和颜料,然后把半成品放入电炉内,经过800℃的高温烤制3个小时后,再完全冷却,一件成品才算完成。“在大家的印象中,陶瓷彩绘作品一般都是在花瓶、笔筒等立体瓷胚上展现出来的。”王卯全说,他的作品与众不同之处就是独创了“瓷板书画”。即在一块表面光滑平整的瓷板上,用陶瓷颜料创作出书法、绘画等,再经过高温烤制,一件漂亮的“瓷板书画”作品就成功了。 接过王卯全递过来的“傅山草书条屏”,记者仔细端详,只见白色的瓷板上印制着傅山的草书作品,极富立体感,一个个黑色的小字仿佛要跳出来。

盼有后人来传承

今年在煤博举行的工艺品展览会上,国内许多业内专家都对王卯全的陶瓷作品赞不绝口,这也让他看到了“瓷板书画”这一创新作品的美好前景。“这门技术我琢磨了三十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王卯全说,他的“傅山书法瓷板艺术”项目已经向省工艺美术协会进行了申报。 虽然对陶瓷彩绘的前景很乐观,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担心。“我的孩子还在上学,没有从事这个行业的基础,而且我省真正能把陶瓷和书法两者很好结合起来的传承人也没有找到。”王卯全说,要想创作好陶瓷书法,必须有一定的陶瓷制作工艺技术,而且书法功底要过硬,还得掌握在陶瓷上书写的技能。他打算一边继续创作,一边寻找合适的传承人,让这项独特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本报记者 张婉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