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书画>报纸>  《山右丛书·初编》点校本“竣工”

《山右丛书·初编》点校本“竣工”

日期:2014.12.02 点击数:63

【类型】报纸

【关键词】山右 丛书 校本 竣工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附注】文章在本报:第B1版新闻时报

【中图分类】Z1,G2

【全文】

《山右丛书·初编》点校本。本报通讯员摄

本报讯 12月1日上午,山右历史文化研究院举办的 《山右丛书·初编》点校本出版发行暨捐赠仪式在省城举行。仪式上,山右历史文化研究院向省社科院、省图书馆、山西大学图书馆、山西大学国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等省内学术机构捐赠了当日发行的《山右丛书·初编》点校本。当天下午,省内外部分专家、教授等还就《山右丛书》的编纂及山右历史文化的发掘与研究等进行了研讨。

《山右丛书》的编纂方是山右历史文化研究院,该院成立于2009年。该院成立后确立的第一项重点、长线工程就是编纂《山右丛书》点校本。本丛书一个鲜明的特征,是排除了山西籍历代宿儒名家广传于世的集子和一再出版的专门著作,大家耳熟能详的山西历史文化名人如王通、王维、白居易、柳宗元、司马光、元好问、傅山等的作品都没收入。该丛书所收大多是“不见经传”者之作。这项工程的最终目标,是将山西前贤之富有学术价值,但尚未被社会充分重视,传布不广甚至濒临遗忘或几不为人所知的著作,尽力广搜博采,拾遗补缺,系统编目,慎择精校,编成一部荟萃历代晋人著述精粹的新版古籍。《山右丛书·初编》点校本是山右历史文化研究院编纂 《山右丛书》系列丛书的第一部。山右历史文化研究院专门组建的文献委员会组织省内专家教授30余人参与了这项工作。文献委员会从书目选择、搜寻、校勘、点校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从初稿完成到最终出版,每部书稿都经数次严格审核,在质量问题上“锱铢必究”,其间易稿凡数十次之多,并选择国内古籍出版界素享盛名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历5年寒暑,终得初步成果。

该丛书的编纂工作尊重前人的学术成果,点校本沿用了民国年间山西省文献委员会编纂的《山右丛书初编》之名,并以其所选书目作为新编《山右丛书》第一编的目录依据,在此基础上尽力搜求各种版本,重编目次,进行校勘和内容增补,形成了今天的《山右丛书·初编》点校本。时间跨度上自隋唐、下迄晚清,共收31位晋籍学人著述32种,附录9种。原书355卷,现经整理新编,增补17卷,共372卷,加标点及校勘记共计500余万字,以繁体、横排本付梓,全书精装12册。若以现代学科分类,涉及哲学、史学、文学、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地理、民俗、文献等诸多学术门类。值得一提的是耿文光所撰 《万卷精华楼藏书记》146卷,占到本编1/4的篇幅,是一部以独特眼光对于多种学科专著作出明晰评骘的煌煌大著,所列举藏书皆为当今海内外研究者必备的资料,可谓是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后,我国书目学又一重要著作。

《山右丛书·初编》点校本的问世,标志着《山右丛书》编纂事业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然而这还仅仅是完成了《山右丛书》编纂规划的第一章,整套《山右丛书》编纂完成后,预计将有5到8编、4000万到5000万字的规模。《山右丛书》全编的编纂,不但将在山西历史文化研究史上留下明显痕迹,其对于中华古籍的发掘与整理、炎黄文明的薪火相传也颇具特别意义。 (本报记者)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