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诗文>报纸>  名人:历史文化名人诙谐里有硬骨

名人:历史文化名人诙谐里有硬骨

日期:2014.11.21 点击数:18

【类型】报纸

【关键词】名人 历史 文化名人 诙谐  硬骨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附注】文章在本报:第25版看周刊

【中图分类】DF,G8

【全文】

遍翻旧史,山西历史文化名人有不少有趣的萌事,在那些有书为证,有据可查的趣闻里或传说故事中,山西历史文化名人的气质风范,除了学识渊博性格雅致这些读书人共通之处外,还同时具备忠厚纯朴和傲骨硬气两大特点,很有意思。

萌事小段

白居易:酒囊随船行,喝一只扔一只

白居易嗜酒成性,有事没事都爱整两口。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其实这个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友、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白居易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抚琴。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里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按理说,白居易应该酒量惊人吧?事实上,白居易并不善饮。“一杯复两杯,多不过三四”,所谓“一壶三醉”,岂能说是酒豪,与其说他是饮酒,不如说他是为了作诗;而作诗,也不外抒发郁积在胸中的愤慨而已。他生活在盛唐的转折点,社会复杂,前途茫茫,自己又不能掌握住自己的命运。因此白居易不得不苦闷,不得不惶惑,不得不把人事看作“偶然”。虽然如此,白居易还是郁积难消,只好用诗和酒来发泄他那被屈抑的精力了。“岁时春日少,世界苦人多;愁醉非因酒,悲吟不是歌。”从这几句诗里,可以知道白居易对于诗和酒的看法了。

司马光:钻进“壤室”搞写作

《资治通鉴》作为我国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流传千古,家喻户晓,而这部影响深远的巨著是山西夏县人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在其洛阳居所“独乐园”历时15年编成。

1071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一度被边缘化的司马光自请离京,退居洛阳,在龙门石窟东北13公里处购地20亩,自名“独乐园”,院内有读书堂、钓鱼庵、采药圃、见山台、浇花亭等7处景观。

司马光在伏案读写疲劳之时,每每到这里把锄劳作。采药圃之南有六个小花坛,多栽芍药、牡丹,是“独乐园”中真正的花园。有文献记载:司马光“于私居,穿地丈余,作‘壤室’”,天热时,他就钻入“壤室”工作。当时同受王安石排挤打击的保守派另一代表人物王拱辰修一座三层高亭做乘凉之所,正与司马光的“壤室”形成鲜明对比,洛阳城百姓也开玩笑地说:“王家钻天,司马光入地”。

独乐园规模不大,佣人也不多,据《贵耳集》《北轩笔记》载,只有一个叫吕直的园丁,这是一个十分耿直的劳动者,司马光与他相处十分融洽,直呼其名。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这位园丁也格外忙碌起来,他为客人们端茶倒水,客人们也常常给他一点点报酬。可是他一文不花,零钱凑成整数,凑够了十千钱,送给司马光。司马光当然不接受。过了几天,吕直用这十千钱修了一座可供乘凉的井亭。司马光发现后,问用什么钱修筑的,吕直回答了,并说:“主要做好人,仆如何不作好人?”吕直生活在司马光身旁,耳濡目染,仆如其主了。

米芾:见了石砚就发癫

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世居太原。北宋书画家,书法上他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一日宋徽宗宣米芾进宫,叫他在金殿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在屏风上写《周官篇》。米芾慢悠悠地拿起御笔,运足力气,摇头摆脑写起来。不一会儿,一篇龙飞凤舞的《周官篇》出现在文武百官面前。金殿响起了一片叫好声,都说:“米氏书画,果有二王晋风。”谁知米芾听到这话,猛把御笔一扔,也不顾君臣大礼,在金殿上大喊:“一扫二王恶礼,照辉宋王万古。”徽宗听了这吉利话,美气了半天。他很喜欢米芾这豪放的性格,对米芾说:“卿如此才华,孤王封赏你何物?”米芾说:“只请皇上赐给刚才写字用的那方砚台。”徽宗笑道:“区区小砚,当个啥子,拿去吧!”米芾拔脚就往书案前跑,一下子踩在自己脚后跟上,猛一下,差一点绊了一跤。他跑上前,一把抢过砚台就朝怀里揣,满满一砚墨汁顺着衣裳流呀流,一直流到脚上,搞得衣裳、裤子、鞋子上尽是黑乎乎的一片。别人笑得不得了,他像三岁的小娃子一样,一点不在乎,还高兴得一颠一颠的。宋王笑疼了肚子,笑弯了腰,顺口说了句:“好个米癫!”米芾听见这话,又转过来,一本正经地说:“谢主赐号。”从此米芾的书画都以米癫为号,流传后世。

傅山:清帝封官不稀罕

清军入关建都北京之初,全国抗清之潮此伏彼起,气势颇高,傅山渴望南明王朝日益强大,早日北上驱逐清王朝匡复明室,但几番努力均告失败。顺治十四至十六年间,傅山南下江淮察看了解反清形势。当确感清室日趋巩固,复明无望时,遂返回太原,隐居于城郊僻壤,自谓侨公,那些“松乔”“侨黄”的别号就取之于此后,寓意明亡之后,自己已无国无家,只是到处做客罢了,还写下“太原人作太原侨”的诗句。

为了笼络人心,泯除亡明遗老们的反清火种,康熙帝颁诏天下,令三品以上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推荐傅山应博学宏词试。傅山称病推辞,阳曲知县戴梦熊奉命促驾,强行将傅山招往北京。至北京后,傅山继续称病,卧床不起。清廷宰相冯溥并一干满汉大员隆重礼遇,多次拜望诱劝,傅山靠坐床头淡然处之。他既以病而拒绝参加考试,又在皇帝思准免试,授封“内阁中书”之职时仍不叩头谢恩。康熙皇帝面对傅山如此之举并不恼怒,反而表示要“优礼处士”,诏令“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傅山由京返并后,地方诸官闻讯都去拜望,并以内阁中书称呼。对此,傅山低头闭目不语不应,泰然处之。

“萌”名人背后的老西儿性格

这些有趣“萌”名人,根植于山西乡土,汲取着山西文化,他们的脾性养成必然和山西人的整体性格紧密相关。山西资源比较丰富,相对容易生存(毁灭性的灾难少),加上长期生产方式交融和民族交融,形成吸收、融合的文化特色,进而形成睿智、中庸、宽容、忍耐、节俭,善于经商理财、适应性强的性格特点。山西人在感情上是婉约一派,在性格上是豪放一族,所以又有人称山西人为“北方的南方人”。

据韩向明、辛志勇、刘丽所写的《山西人性格特征研究》一文中数据表明,综合文献资料所得山西人的性格十大特征为敦厚朴实、勤俭善经营、保守恋土、机智勇敢、礼让文雅、粗犷豪放、善良真诚、谨慎稳重、热情活泼、顽强坚毅。

按照地理区域,晋北、晋中、晋南,地理环境又不一样,因而三地的性格特点又有所不同。北部粗犷尚武,中部精明重商,南部礼让文雅。

在山西历史文化名人的行列中,晋南晋中的比重明显比晋北多一些,在文化史册上的阵容更是兵强马壮。而体现在历史文化名人身上的有趣萌事,也可以找到一些地域性格的痕迹。

一个“铜豌豆”道破萌人玄机

关于山西古代文化名人的趣闻萌事,除了民间口口相传的那些故事志异,更多的翔实生动细节,还需要从文献典籍的字里行间去寻找。

山西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部主任潘泰华从事搜集整理图书文献的工作已23年,整日与典籍文献打交道,对于山西文化名人所表现出另一面的“萌”,潘泰华认为山西人的性格基因从不缺乏幽默诙谐,不管是文化名人的经典轶事,还是万荣笑话为代表的乡土文化,都能从中找到一点山西人特有的“一根筋”精神。这种“一根筋”绝不等同于傻笨呆和二不愣,而是集憨厚、实诚、正直于一身的山西式纯朴。

“山西历史文化名人从来都是正能量的象征,他们当中无论高官或名流,身上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正直刚正,不合污不逐流,缺乏圆滑变通,很多时候不愿与现实妥协,仍保持着读书人的高傲和倔强,所以他们忠于内心的‘怪异’举动,在外界俗人眼中,变成了不可理喻的‘萌’。就像神探阁老狄仁杰,能在纷繁复杂的李唐武周时代屹立不倒,保全社稷,他身上可能会有圆滑或者城府的一面,但没有人会否认狄仁杰是胸怀天下、充满正义感的政治家。”潘泰华举了一个例子,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用夸张放诞的语言,写出愤世嫉俗的感情,点出顽强、乐观、幽默的性格,用自嘲的语气,怒向黑暗势力叫板,不向艰难困苦低头,这既是关汉卿的自我写照,也是山西历史文化名人的大合影批注。

本报记者刘巍

感谢山西省图书馆提供文史资料

漫画:牛力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