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书画>报纸>  写书法意传民族情筑中国梦

写书法意传民族情筑中国梦

日期:2014.11.10 点击数:765

【类型】报纸

【关键词】写书 法意 民族情 中国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附注】文章在本报:第8版书画·收藏

【中图分类】J29,D0

【全文】

小章草拼接中堂。入展全国第三届草书展

小章草《菊》枸树纸

大章草《履中稻和》

七言对联

狂草四条屏《陋室铭》

——访山西著名书法家熊晋

熊晋 艺术名片

熊晋,中华文化艺术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海月楼艺术沙龙主持,山西前进画院副院长,国际关公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山西海外联谊会理事,山西青联之友联谊会员,山西名人联合会会员,山西大众书画院学术委员。

熊晋草书作品入展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入展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入围全国首届临帖书法作品展;入展全国产业系统书法美术摄影精品展;入选全国第二届职工书画艺术大赛;入展2013年全球华侨华人书画大赛获金奖;入展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展日本东京展获金奖;入展中国书画艺术欧洲巡回展获金奖;入展韩国首尔“第11回世界书法文化艺术大展”;法国巴黎“梦回故乡”书画大展,并且3幅草书作品被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收藏。熊晋论文《悲剧性崇高美的旗帜》入选纪念傅山全国书法学术研讨会。

2008年10月草书作品入选首届中国城市艺术100名书画家提名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12年入选香港《大公报》成立110周年书画名家展,在香港展览中心展出。2013年9月20日香港《大公报》以“熊晋以狂草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题整版刊登熊晋书法。2014年5月《中国日报》整版推出中国艺术家熊晋。

在这个季节,海月楼窗外的爬山虎已经开始凋零。偶一阵风吹过,几片叶子在空中漂亮地打几个转,完成生命谢幕之前最后的演出,只待来年春潮带雨时,化作春泥。

熊晋给工作室取名“海月楼”,取自“大海有真能容之理,明月以常不满为心”。海月楼在小区一角,几年前熊晋种下满墙的爬山虎,从此海月楼的窗外就挂上了春夏秋冬。有时候,书法需要一种心境,和谐潇散、悠然自得,人与自然、社会在精神上产生融和,平灭内心的一切冲突,达到自我内在生命的和谐之态。那爬山虎,就是熊晋与自然融合相契的代表之作。

在熊晋的认识中,书法就是参禅悟道、抖落尘埃、洗涤心灵的过程。然而在独善其身之后,熊晋也参悟出必须要“兼济天下”,扛起一份文化传承的责任。这么多年,熊晋就扛着这份责任一路走来。

悟道书法以修心

“书法是悟出来的,也是用心写出来的,就像一种修行。”或许是因缘际会,又或者是天赋使然,熊晋在书法上的“修行”并未像多数人一样,苦于反复研习技巧却困于瓶颈无所突破。

熊晋与书法结缘,与其家学脱不开关系。他的大伯是职业画家,父亲又写得一手好字,自幼年起,书法就已经像颗亟待滋养的种子深深地埋在熊晋心里了。大学期间,鲁迅美术学院的一位教授给那颗种子浇灌了第一滴水,从此书法便在熊晋的人生中生根发芽。在此之后,熊晋先后师从当代中国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曹宝麟先生学习行书;师从著名书法家徐树文、张景岳先生学习大草;师从崔胜辉先生学习章草。

“书法自古以来就不是专业,是寄情遣兴的工具。像有些人就喜欢养花,道理是一样的。”熊晋把书法当作“做学问之外的七八等事”,随性而学,无心插柳却绿柳成荫。有时,往往爱好总能比专业更容易造就人才,没有欲望的驱使,前进的路走得更加自由随性,如同熊晋“懒人会养花”的养花哲学。

无论是养花还是书法,对熊晋而言,都是他人生修行的一部分。他在书法上的“修行”颇像禅宗的清修,涤荡内心,净化生命以升华成一种对艺术记忆和内涵的无限追求。“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寻”,接近书法,了解书法,不断探求书法本真;“无”,从书法的外在形式中剥离出来,在宁静中追求心灵体验的幽远和纵深,在书法精神中自成一独立世界;“万古”与“一朝”融合同一,超越有限的时空,获得心灵的自由,进入心灵自然空灵情远之境。

从草书中一点点摸索过来,熊晋将所学所识都融进对书法的悟道中了。

“情”“远”“和”“力”“简”,熊晋将他对狂草艺术的追求总结为这五字创作理念,也付诸在他的每一笔之下。草书之于熊晋,是时间的、节奏的艺术,是浪漫且充满激情的。从落笔的刹那,结体、字法、墨法、章法在时间与空间节奏的统领之下随势而变化,融情意于流畅、鲜活、浑厚和沉雄的线条之中,或纵横捭阖、激情奔放,或自然流泻、生机勃勃,或婉转流畅、幽雅清丽,或气势飞动、酣畅淋漓。写书是件美事,熊晋乐在其中。

书法是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

“书法在古代是文人士大夫们的一种游戏,是‘做学问之外的七八等事’,但在书法发展的过程中,它不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所以熊秉明老先生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有一定道理的。”谈及书法,熊晋的态度是严谨执着的。

在过去的30多年之间,熊晋虽曾先后涉足工程引进、英文翻译、国际贸易、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等职业,但惟有书法和传统文化才是其心灵的归属。每每谈及书法和传统文化,他总能在第一时间最恰到好处地找到例子来“佐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一无二和博大精深。“书法所用到的工具是只有中国才有的。不同地域产的笔墨纸砚都有自己的特性,它们取材于当地,结合自身的特性创造出独特的工艺,像四大名砚加之红丝砚,每一样拿出来都能构成一种独立的文化。”“书法的‘变’也是其博大精深的一个原因。我们用的毛笔呈锥形,运笔方式不同、力道大小不同就会产生线条丰富的变化,而用纸不同也会出现渗透层次的变化,加之墨的浓淡干湿变化,这其中就是无穷无尽的变化。”“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此理,就看书者如何运用。当然,这变化之中最重要的还是书者精神气韵的体现。”

熊晋曾提出书法三品的理论,即“人品、书品、品牌”,其中“人品”、“书品”便是他一再强调的书家的精神气韵。在《三品论道》中,熊晋对“三品”有过深刻解析,古有黄庭坚“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之言,又有傅山“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之戒,“书法不但是一门表达书法家精神世界和人格修养的艺术,而且有‘助人伦,成教化’的社会责任。所以书法之道,立品为先。先立人品,继以书品。书法创作的过程就是人品修炼的过程,‘人品即书品’也!”

“三品”论与其说是代表了熊晋对书法孜孜以求的态度,倒不如说是其对艺术本质与精神的解读。“苏轼、蔡京、秦桧的书法都很漂亮,但古往今来人们更认同苏轼。苏轼进则关心家国天下,谪则不颓不弃,修身养性。千百年间,被广为传颂和继承的都是正能量的东西,说到底还是人们对艺术精神和普世价值观的认同。”

传统文化的推广者

2013年,《大公报》推出“熊晋:以狂草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题的报道,对熊晋而言这既是对其书法艺术的肯定,也是对其传播中国国粹的褒奖。近十余年间,熊晋一直让中国传统文化在走出国门的道路上奔走着,他曾先后赴日本、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在法国巴黎和奥地利维也纳举办书法艺术巡回联展;策划法国艺术家山西展;参加在法国尼斯和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书法艺术推广交流活动,3幅草书作品被法国总统希拉克收藏。

“中国人极具智慧地找到了一种用最简约、抽象、自由的线条来表达内在情感追求的方式,行云流水之间折射出哲学思辨、审美高度和民族特色。我一直都觉得,在中外艺术交流的问题上,外在形式和表现技法相互交流固然是促进艺术造诣提升的必须,但保持鲜明的民族和文化品位显然是更加重要的。世界上有许多的古老文明都渐渐消沉直到最后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唯华夏文化生衍不息。这其中的奥妙即在于——我们的文化向来都是博大包容、阳光积极、充满正气与和谐的。我们应当有这种民族自信。”

在熊晋接下来的书法道路上,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是他的主旋律。书法不只是一门艺术,更多的是一种民族精神;书法之于熊晋,不仅是一个爱好,更是一种责任。用熊晋的话来讲,中国传统连绵流传数千年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