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诗文>报纸>  守护历史请给山西文物点赞

守护历史请给山西文物点赞

日期:2014.12.31 点击数:48

【类型】报纸

【作者】 刘巍

【关键词】守护 历史 山西 文物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附注】文章在本报:第50版2014山西故事之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K85,I2,G8

【全文】

晋国博物馆内景本报记者刘斌供图

我们山西,厚德载物。我们山西,遍地文物。

承载如此厚重历史的最好平台是文化,而最能直观展示璀璨文化的固体样证,便是文物。一抔抔一帛帛一尊尊一件件,春秋的法度和争鸣,秦汉的金戈与融合,唐宋的丰腴同瘦骨,便都汇聚进了先祖们隔空传递给后人的文物。世人都说山西是文物大省,其实,是有点把山西说小了,无论国字号文保单位的规模,家珍孤本的贵重,或者每年吞吐海内外游客的数量,山西都堪称文物的殿堂圣地。

翻开最新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山西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雄居全国之首。比文物家底斐然更可喜的是,文物资源已呈现多元化崛起的态势。

当历史翻页到了2014年,对待先祖先哲遗留下来的文物资源,除了心怀感恩,边欣赏边开发外,我们山西还做了无比重要的两件事——保护、推广。

本报相关报道

我省3考古项目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月18日)

我省八处文物实施保护工程;应县木塔严重倾斜部门将加固

(2月20日)

李克强总理吟诵的晋祠楹联现存于傅山纪念馆中

(3月11日)

天龙山圣寿寺挖出4颗佛首

(3月26日)

山西博物馆日我省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进行时

(5月18日)

二仙下棋木雕频现陵川围棋起源地再添佐证

(5月21日)

榆次古城墙遗迹保护记

(5月27日)

皇城相府迎来民间发行最早版本的《康熙字典》

(5月28日)

大同发现一处北魏石椁墓

(6月18日)

本报记者探访张掖山西会馆

(7月24日)

曲沃晋国博物馆国庆正式开馆

(9月28日)

本报今推出山西壁画文化特刊

(10月15日)

永乐宫搬迁50年芮城摆“盛宴”

(10月17日)

壁画界泰斗侯一民先生赞赏本报限量版壁画特刊

(10月17日)

政府之力

八项文保工程让文物更健康更安全

山西古建筑数量居全国之首,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历史纪念建筑及石窟总数多达18418处。由于年久失修,这些文物中有近80%的建筑面临墙体坍塌、夯土下沉、梁架扭曲、私自拆除倒卖和盗窃等严重问题。危急之时,政府出手!

2014年,山西文物部门重点实施八项文保工程,省本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本年度达到1.2亿元。这八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分别是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县木塔加固保护工程、彩塑壁画保护工程、晋国遗址考古保护研究、太原西山文化带文物保护工程、古村落古民居抢救保护工程、濒危文物建筑抢险维修工程。

八大工程,终极意义就在于让人们感受文化的气息,接受文化熏陶。因此,最有效的保护,还是将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百姓增收联系在一起,让百姓尝到保护文物的甜头、福利,进而激发百姓参与保护的意识,最大范围地吸引社会力量保护文物。

文物之幸

应县木塔扶危加固

时光倒退到20年前。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孤零零的就一座应县木塔,形单影只,游客去后除了感叹古建的奇绝,难免有些意兴萧瑟。如今的木塔前面,已有整体开发的观光购物的辽代街,再远些的地方,是拔地而起的钢铁建筑,此时的木塔,不再寂寞孤单,而在簇拥中占尽一方风韵。

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架构均由卯榫咬合而成,千年承重数千吨而不下沉,是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即建造在佛陀宫殿内专门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的塔庙。它与法国的艾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时光如同双刃剑,更新着城市现代化建设,也消磨着这座至今有958年历史的名塔肌体。它的二、三层严重倾斜,很多构件严重残损,长此以往,若得不到有效修缮,恐怕很多人都会联想到那座著名的雷峰塔。

其实,修塔之声早已鼎沸,关于应县木塔保护方法的思索,从梁思成先生发现应县木塔后就开始了,关于木塔的保护修缮是落架、支撑还是抬升,成为建筑学术界一直争论的重点。争论终于在今年画上休止符,木塔保护工程从“说”进入到“做”。12月4日,应县木塔抢险加固工程开工启动仪式举行,计划于2016年6月5日竣工。

保护木塔,被山西文物部门列入八项重要工程名单,百姓亦自发地承担起保护木塔的义务。本报记者王晋飞两年前在应县木塔旁的辽代街广场采访时,发现临街商铺都放有一个4公斤的干粉灭火器。一位周姓摊主说:“这是县消防队免费发的,其实,我们也知道木塔是国家的宝贝疙瘩,也怕失火。现在有了灭火器,一旦有火,马上就能扑灭了。”

百姓之福

晋国博物馆让你离西周的距离不到两米

在百姓印象中,大型文物,特别是实物遗址类的,似乎离自己的观赏距离总是很远。就像著名的临潼兵马俑,人在高处回廊,文物在脚下远远土夯道,只可远观不可近揣磨。和兵马俑不同,我们山西曲沃的晋国博物馆,则大大拉近了你和西周文物的距离。

曲沃晋国博物馆历经4年建设,占地220余亩,斥资约1.98亿元,于2014年10月1日正式开馆,300余件珍贵文物集体亮相。该馆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村—天马遗址”兴建的我省第一座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也是我国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晋文化的平台。曲村—天马遗址是晋国早期都城所在地,是名副其实的“三晋之源”。

遗址晋侯墓地共出土青铜器、玉器等各类珍贵文物1.2万余件(套),同时该墓地还有10座陪葬车马坑以及各时期的房屋、陶窑、祭祀坑遗址等,其中1号车马坑已出土陪葬战车48辆,战马百余匹,是目前我国所发现的西周时期最大的车马坑。为了更好地方便游客观赏,其中一座墓葬垂直上方不到两米的地方设置了钢化玻璃的参观区,游客能径直走到车马坑的上方,最近距离饱览晋国神韵。

媒体之责

一份壁画特刊和一个公众微信号的面世

10月16日,驰名中外的永乐宫搬迁50周年,永乐宫里大名鼎鼎的古代壁画安安生生地过了半个世纪。一份由山西晚报文体副刊中心精心打造的——“另眼识家珍—山西壁画文化特刊”,生动且忠实地记录了这个山西文化文物大事件。

永乐宫现存壁画总面积1005㎡,其绘制之精美,题材之广泛,代表着中国古代壁画的最高成就,被称为世界绘画史上的杰作。永乐宫壁画,是山西古壁画的一个缩影,还有众多分散在其他地区的壁画,同样价值连城。山西籍摄影家武普敖先生历时三十多年,对山西境内古代壁画完成全覆盖拍摄,并于10月份在芮城举办山西壁画个人摄影展。

本报多次采访武先生,敬佩其对山西文物保护的热忱,亦对他所拍摄的壁画文化感到震撼。几经酝酿,一份以武先生摄影作品为蓝本,结合史料呈现、专家分析的精美壁画特刊横空出世。为了更好地从印刷技术上真实还原壁画风貌,本报不吝成本,印制了一批限量版珍藏特刊,采用双胶特种纸印刷,画面清晰,易于长期保存。特刊一经面世,好评如潮,被读者和众多藏友疯狂订购珍藏。中央美院原常务副院长、我国壁画界泰斗侯一民老先生亦对本报壁画特刊大加赞赏:“对壁画艺术,对传统文化,你们做了件大好事。”

11月29日,由知名微信公众账号“媒体集结号”发布的《微信公众号巅峰榜》出炉,该榜囊括了当周全国较有影响力的微信文章。山西晚报全媒体集群下微信账号“文博山西”榜上有名,位居城市巅峰榜华北地区的第三位。

“文博山西”作为一条微信公众号,由山西晚报资深媒体人吕国俊倾力打造,用最新潮的传播方式,讲述最古老的文物传奇。公众号一经发布,粉丝猛增,每逢信息更新,立刻被大量转发。

文物对山西的形象树立与推广功莫大焉,而宣传渠道与方式的选择,不光是政府部门、文物单位的职能与工作,媒体同样有责,且义无返顾。无论是印刷体的平面宣传,还是网络时代的新媒体传播,都需要把山西宝贵的文物文化浓墨重彩广而告之。文物从本质上讲,是积淀,是内涵,但同样需要拼人气,刷眼球,不是为了一时喧哗,而是整合资源,让古为今用,聚为福祉。

本报记者刘巍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