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生平>报纸>  谢涛与《傅山进京》

谢涛与《傅山进京》

日期:2007.07.13 点击数:186

【类型】报纸

【关键词】进京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附注】文章在本报:第C4版(文娱空间)

【全文】

看了谢涛演出的、郑怀兴创作的《傅山进京》,我感到剧作家和演员互相找到了知音

剧作家写出一个剧本要找到能演好它的演员,一位好演员要找到一个能适合自己的剧本,都不是容易的事。看了著名晋剧演员谢涛演出的、著名剧作家郑怀兴创作的《傅山进京》,我感到剧作家和演员互相找到了知音。 《傅山进京》写清朝初年,康熙皇帝玄烨知山西文人傅山有很高的名望,要召他进京封官以笼络人心。傅山不得已进了京,却一再拒绝参加殿试、上殿谢恩。剧本的风格、剧中的人物,都不同于常见的传统戏,因此能够激发优秀演员的创作热情——既充分发挥传统戏剧表演的优势又超越传统。 改朝换代之际,人们有种种不同表现,傅山采取了与朝廷疏离的态度。玄烨却是层层进逼,但并非以势压人,而采用尊崇中原文化的态度感化傅山。剧本写了傅山为太后依发(头发)辨症,在野寺与玄烨雪天论书,青灯下写遗嘱与过世的妻子对话,午门外哭闹拒不上殿和再次与玄烨论书等场景。这些场景并无外部的剑拔弩张,但两个人的内心却在用力较劲。正是在这种较劲中写出了两个人的品格和胸怀。 谢涛是优秀演员。她善于体验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傅山是位有气节、特立独行的文人,难得的是谢涛演出了他的个性和气质。寺中论书是很有诗意的一场戏。傅山面对飘飘扬扬的大雪,似乎忘了将要面临的困境,“偷闲且把大雪赏,雪也赏我满头霜。”几句唱,人物的韵味就出来了。此时玄烨突然来到。导演设计了他跟随傅山一起打太极拳的动作,强化了这一场景的诗意。傅山看出来者是康熙皇帝但不动声色,不卑不亢与其论书,却语含机锋。谢涛的表演很适度。不求外部强烈的效果,却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在两人的较量中,玄烨步步退让,但傅山实际上是处于弱势地位的。这点他很清楚。所以在他拒绝面试,康熙却仍授他内阁中书之职,但要他上殿谢恩时,傅山感到这次必死无疑了。作家写了傅山写遗嘱和过世妻子对话的一场戏,“儿孙难舍终须舍,更何况妻在黄泉常孤单。上苍若是怜青主,当还我四十年前之容颜。到黄泉也好与妻常相伴,免却那少妇配衰翁多少难堪。”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却担心黄泉下与妻子相见时容颜不相配,这似乎有些荒诞,但这正是剧作家对人物细微心理的一种揣摩。谢涛用婉转的唱腔表现出了傅山那孩子般纯真的情感。 被连人带床抬到午门的傅山“又哭又闹,寻死觅活”。“四十年前我曾在此伏阙,泣血为袁大人来鸣冤。午门依旧朝代换,身边不见汉衣冠!”……此时的傅山感慨良多,并得出了明室“实亡于奴,非亡于满”的结论。从剧本说,这里是人物悲剧情感的高潮,谢涛运用强烈的舞蹈动作与抑扬顿挫的唱腔相配合,刻画出了傅山此时的悲壮情怀。 故事的结局有些出人意料,康熙不但没有治傅山的罪,而且赐了他凤阁蒲轮匾,让他回归故里颐养天年。这个回合也可以说是傅山“以弱胜强”,是他的正气感动了玄烨,决定“为养天下浩然气,且放野鹤回山林”,但同时也体现了玄烨的宽阔胸怀。这正是该剧作的高明处。在一场带有民族矛盾性质的冲突中,作家没有从民族矛盾的角度去判定双方的谁是谁非,而是历史地去写这些人物的真实心理和行动。而且把一场殊死斗争,诗化为一场民族融合过程中人物互相沟通的喜剧,特别突出了傅山与玄烨对中原文化的坚守和学习,因而使剧本更具文化韵味。 除谢涛外,扮演玄烨的王波,扮演傅山妻子张静君的史佳花等,也都是很优秀的演员,所以呈现在舞台上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而熟悉戏曲舞台的导演石玉昆把主要精力用到发挥演员和剧种的长处上,也使剧作的韵味得到充分体现。据悉,该戏将于7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这对晋剧艺术而言无疑是件大事、喜事。

安 葵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