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武学>报纸>  傅山与顾炎武的交往及傅山籍贯考

傅山与顾炎武的交往及傅山籍贯考

日期:2012.06.24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关键词】顾炎武 交往 籍贯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附注】文章在本报:第3版

【中图分类】B2,K81

【全文】

傅山与顾炎武的交往

在傅山先生的交游朋友中,最为密切者当数顾炎武了。

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江苏昆山人,学者称亭林先生。先生学识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均有研究。在哲学、文学、音韵学方面建树颇丰,有承前启后之功。

顾炎武初入山西是康熙元年(1662),与傅山的交往,始于康熙二年(1663)。《顾炎武论考》曰:“正月,自平阳登霍山,游女娲庙,至太原,访傅山”。至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十年间,亭林过太原,常居傅山所隐居的太原城东七、八里,有双塔巍然的永祚寺,其下为“松庄”。二人初识当年,除谈论国事外,还有更多的关于人生和学问方面的话题,并常以诗唱答。“为问明王梦,何时到傅岩。临风吹短笛,属雪荷长铲。老去肱频折,愁深口自缄。相逢江上客,有泪湿青衫。”这是顾炎武赠傅山的一首诗,题为《赠傅处士山》。傅山看了挚友相赠的这首诗,心情激动,便立刻步原韵和了一首:“好音无一字,文采会贲岩。正选高松座,谁能小草铲。天涯之子遇,真气不吾缄。秘读朝陵记,臣躬汗浃衫。”

顾炎武在山西,常栖居于曲沃卫蒿(号绛)的绛山书院,这里殿宇古朴轩昂,文昌阁突起兀出,为三晋人文荟萃之地,顾炎武与傅山、卫蒿等人常在此一起讲学。明末社会盛行宋明理学,特别是陆九渊、王守仁的心学,这些人坐而论道,空谈心性,顾炎武对此深恶痛绝,斥责他们“置四海之困穷而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傅山与顾的主张十分契合。傅的讲学特别强调要分清是非,反对不分是非的所谓“君子”,他斥责了那些不分是非的“君子”,告诉人们要分清是非,必须具有一个先决条件,这就是“不受私弊”,只有“光明”,才能“洞达”。傅山的讲学同样突破了宋明理学家教训人的“语录”形式,也否定了理学家那套封建的道德观念,语言生动准确,闪烁着战斗的光芒(详见《高复堂手摹傅山稿本》)。为此,顾炎武在《广师》的文章中,曾列举了傅青主的长处,从他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短处,认为傅青山是他的师长,实有可学之处。

医学关系人命,其理精微深奥,非不通文理之人所能为,因而有人主张“医非盛德莫能操其虑,非明哲莫能通其说”,“学医必读书,医理无穷也”。傅山是一位儒医,虽有诗、书、画三绝之称,特别是他的书法,是后人所公认的,用笔苍劲有力,字如其人,但有“字不如其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人”之说,可见其各方面的成就。顾炎武擅文精医,长于著述,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是仰仗了自己的文化优势,方得博览群书,穷究医理。然顾炎武特别推崇傅山,曾尝云:“肃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又给予评价说:“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傅山的医学代表作有《傅青主女科》,继后又撰写了《傅青主男科》,康熙十二年顾炎武在为该书所写的序言中云:

“予友傅青主先生,手著《女科》一卷,《小儿科》一卷,《男科杂证》一卷,诚医林不可不有之书”。

康熙十年(1671),顾炎武坚辞大学士熊赐履举荐他参与编修《明史》的聘请,专从北京来到太原,拜访了傅山。这次相聚时间比较长,有意思的是,除了忧时伤世、谈政论文、诗歌唱和外,他们还一起创办了一些实业。

那么,他与傅山合作做什么呢?据梁启超《清代学术史》记载:“山西票号相传为傅青主、顾亭林所创办。”章太炎《顾亭林先生轶事》也记载:“近闻山西人言晋人得李自成窖金,由顾、傅设票号,立新规,天下俗从……有清一代票号制度皆顾、傅所创也。”也许,赫赫有名、盛极全国二百余年的晋商票号,还是顾炎武与傅山首创的呢!

康熙二十一年(1682),在亭林先生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惦记着傅山。在临终前写的一篇文章中,他说:“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他对傅山的评价很高,觉得从傅山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确实可以成为自己的师长,甚至愿意永远和他“相随拾芝草”。

傅山祖籍、籍贯、出生地考

一个人的祖先由东到西,再到北,这很正常。然当成名人,尤成历史名人后,围绕名人的籍贯、出生地抢争之风时下日甚,冠名发展经济的需要、旅游资源的开发等等。君不见曹操、诸葛亮等争的不可开交。傅山乃明清著名思想家、学者,自是历史名人。

忻州乃至顿村倒无与人争,但许多忻州人一问傅山哪里人?答曰忻州人。而且有些学者也对傅山的出生地不是忻州顿村很是遗憾。

据常清文先生所著《中国文化名人傅山》记载:傅山祖籍大同,六世祖傅天锡以春秋明经任临泉王府教授,从大同迁居忻州顿村,顿村便是傅山的籍贯。后因傅山的四世祖傅朝宣做了宁化王府的议宾、承务郎,傅朝宣看中了当时的西村古刹林立,山环水绕,所以选择了西村,傅家于明朝正德十五年(1520),从忻州顿村迁居阳曲县西村。历四世祖傅朝宣、三世祖傅霖、二世祖傅之谟,傅家在西村居住了87年后,到万历三十五年闰六月十九日(1607)傅山出生,阳曲西村便是傅山的出生地。

忻州匡村人陈献瑞先生所著《傅山籍贯漫议》:傅山六世孙傅履巽在《征君事实》中,有“先世大同人。六世祖傅天锡以春秋明经为临泉王府教授,始徙居太原忻州”记载,应该确信。《征君事实》中也有“曾祖朝宣,宁化王府议宾承务郎,以正德十五年移居阳曲”的记载。

常清文乃太原市上兰村人,陈献瑞乃忻州匡村人,经他俩考证:大同是傅山祖籍,忻州顿村是傅山籍贯,应为无误。至于出生地应是阳曲西村。理由:傅家迁徙西村后再无搬迁;无任何傅山出生地为别处的记载;一九七九年版《辞海》、一九八八年版《辞源》、一九九九年中国档案出版社版,梁隆炜主编的《中国通史》均著傅山为山西阳曲人。(作者系忻州市退休干部)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