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生平>报纸>  傅山传奇·性格篇,消散傲物丹崖翁,傅山的性格,正像他的号“丹崖翁”一样奇崛伟岸

傅山传奇·性格篇,消散傲物丹崖翁,傅山的性格,正像他的号“丹崖翁”一样奇崛伟岸

日期:2007.08.10 点击数:18

【类型】报纸

【关键词】传奇 性格 消散 傲物 性格 正像  一样 奇崛 伟岸 傅青主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附注】文章在本报:第23(副刊·主题)

【中图分类】C95,R2

【全文】

四百年前的一声啼哭,今天听来仍振聋发聩。 随着8月11日的临近,并州古城忙得不亦乐乎。 在晋祠,在崛 山,在西村…… 从历史界,到书法界,到文学界……上至政府要员,下至平头百姓,甚至,为了纪念那一声啼哭,人们演绎了一部大戏——《傅山进京》,来重现历史,缅怀圣贤。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到黯然离去,不过区区78年,而其精神却跨越时空影响到400年之后,甚至更加遥远的未来。 听说先生诞辰400年当日,新建的中华傅山广场有大规模的纪念活动。想起去年冬天,我曾拜访先生的出生地——太原市尖草坪区西村。 崛 山下,西村并不算大,一条公路穿村而过。十字路口,小卖铺,小年轻人听说我找傅山遗迹,热情地告诉我,村后有庙。出村不远,一座不大不小的果园就在路边,园中赫然一座“庙”,上写“傅山祠堂”。 主人自豪地说:“庙是我老子盖的。”并严肃地提醒我,不许拍照。 主人家老爷子得了怪病,谁都治不好,后来,拜傅山神仙,求得一药,病痊愈,为还愿,修庙守灵,至今无恙。主人眼中透出敬畏而神秘的目光。 早就听说,傅山在世时,人们把他当圣人,死后人们把他当神仙。 看来,果真如此。

〖资料馆〗

傅山的诗赋,文风和主题上继承了屈原、杜甫的爱国主义文化传统。主张诗文 “生于气节”,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和民族利益为衡量标准。 在创作特点上,他喜欢将大量的方言俗语引入诗歌,丰富诗歌的表现形式。同时又喜欢运用生僻难字,在诗歌风格上形成某种奇古谲诡、不同流俗的况味。其中风云变幻,虚灵寂静的精神气质,让人很容易产生一种“萧然物外、自得天机”的品评感受。 而且,傅山是一位能写出各种不同风格的文章大家,文集中数量最多的是笔记、杂记、书信之类的杂文。作为明清之际富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思想家和学者,他的散文作品反映了时代的特色,社会的风貌,在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上都有不容置疑的地位。 他一生著述颇丰,可惜留存于世的只有一部 《霜红龛集》。

忠孝神仙本一途

[傅山早年丧父,侍奉老母,极尽孝道。传说三晋名吃“头脑”,就是他为母亲配制的药膳,而其母,也是深明大义之人。] 神仙,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个神,都是“人造”的,就像那“庙”一样。 史家多以为,傅山一生,特别是晚年受老庄思想影响颇深,但日常行事中,严守儒家规范,忠孝仁义深植于心。 据说,傅山曾祖傅朝宣,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移居太原府。其人文质彬彬,风度翩翩,被晋藩王府相中。一日,傅朝宣路过王府,突然被强拉拥入,披红戴花,与王府小姐成婚,成了入赘女婿,从此严加控制,不得自由出入。傅朝宣直至临终犹耿耿于怀,留下遗书:“子孙再敢与王府结亲者,以不孝论,族人鸣鼓攻之。”傅山说,“此言凛凛在子孙耳目闻也。” 儒家是“以孝行天下”的,曾祖遗言之事,成就了后辈远离权贵,专心治学的家风。 傅山早年丧父,侍奉老母,极尽孝道。传说三晋名吃“头脑”,就是他为母亲配制的药膳,而其母,也是深明大义的。“甲午朱衣道人案”时,“先生入狱,抗词不屈,绝食九日,几死”。据丁宝铨所编年谱,其母说:“道人儿(指傅山)被系乃自然之事,即死亦兮,不必救他,若果相念,请救眉(傅山之子傅眉)出狱,得延傅氏香火,足矣。” 傅山后作诗“有头朝老母,无面对神州”,唉!忠孝难两全,其行状,其心境,令人叹息。

侍才傲物真性情

[傅山个性强,爱喝酒,爱骂人,也会骂人,他是明朝的廪生,清初变成道士,自称方外野人,放荡不羁,不管不顾。] 笔记小说里记载,山西一在京的买卖人得不治之症,医生劝他回家处理后事,不死心,找傅山,但先生不耐烦,见不得俗人。于是,有人出主意,让“老板”穿破衣烂裳,躺在路边呻吟。傅山路过,问什么人?同行的人称“可怜人,买卖赔了本,身患绝症,听说是好人家,知书达理的……”,先生道“抬进来,我看看。”果然,药到病除。可见,民间只道其医术高超,治病救人,处处留名,其实,他也是人,是有个性的,不一定谁的病他都愿意管的。 傅山个性强,爱喝酒,爱骂人,也会骂人。他是明朝的廪生,清初变成道士,自称方外野人,放荡不羁,不管不顾。 他一生致力反清复明,不得志。常常借题发挥,给卖“头脑”的饭店题名“清和元”,到现在,我们要吃“头脑”,还得“去吃清(朝)和元(朝)的头脑”,骂人不带脏字,真正刻薄,又可爱之至。 都知道,傅山的书法水平极高,但收藏家说,其书作少,赝品多。原因嘛,就是他从不给为人不正的人写字,不应酬。情绪好了,怎么都行;看不顺眼,转头就走,狂傲的名声就此而来。

萧然物外得天机

[傅山好酒,也好交朋友。傅山中年丧妻,却一生不续弦纳妾,孤身侍母教子,不辞辛劳,却为老友顾炎武物色配偶,可见其真性情。] 鲁迅在1927年的日记中曾抄了一份小资料,其中有傅山的一封短信,信曰:姚大哥说,十九日看昌(唱)。割肉二斤,烧饼煮茄,尽足受用。不知真个请不请?若到眼前无动静,便过红土沟,吃碗大锅粥也好。 鲁迅评价说:语极萧散有味。 周作人有篇《关于傅青主》,评价傅山文章说:古人云,姜桂之性老而愈辣,傅先生足以当之矣。文章思想亦正如其人,但其辣处实实在在有他一生生涯做底子。 周氏兄弟,两人眼光都够犀利,一个说“萧散”,一个说“老辣”,怪不得有人说傅山是“吃得粗糙,写得硬气”。 傅山好酒,也好交朋友。顾炎武与之交道颇深,曾三次赴并密访,两人志同道合,心心相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大才子,在《赠傅处士山》的赠诗中写道:为问明王梦,何时到傅岩?临风吹短笛, 雪荷长镵。老去肱频折,愁深口自缄,相逢江上客,有泪湿青衫!描述傅山是过着荷铲掘雪的清贫生活,却能“临风吹笛”,真是洒脱呀! 傅山也是真关心顾炎武的,第二次见到顾时,多方为其物色配偶,因为他诊脉得知,年近花甲的老夫子,“断可得子”,可慰其形单影只的漂泊生涯。顾炎武诙谐地写了《谢友人规纳宠书》,婉谢老友好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傅山中年丧妻,却一生不纳妾,孤身侍母教子,不辞辛劳,可见其真性情。 顾炎武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文章说:“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

坚韧不拔真英雄

[傅山一生命运最大的磨难,当然是明清换代带来的。他痛恨清朝统治,致力反清复明,其根源是痛感文化大灭绝,国亡了,但不能亡天下,亡文化啊。] 傅山一生中最大的磨难,当然是明清换代带来的。他痛恨清朝统治,致力反清复明,其根源是痛感文化大灭绝,国亡了,但不能亡天下,亡文化啊。 清兵入关,所到之处“留发不留头”,多少人被杀,傅山没有被杀,也没有屈服。他的办法是,听说剃发令下,转身进了寿阳五峰山龙池观,拜全真道的北方道长还阳真人郭静中为师,当了道士。原因很简单,当了道士,就不用剃发了。 “甲午朱衣道人案”时,他本来可以“以死报国”的,但没有,为什么?因为傅山已知道,此案正主儿宋谦已被“正法”,所以,一口咬定,不承认与宋同谋,加上朋友相救,于是最终逃过一劫。 出狱后,他赴南方考察反清局势,失望而归,但并没有死心,而是隐入山林,闭门读书,“研诗以待”。 陈平原教授在《超越“江南之文”》中评价他:“对于气节之士来说,慷慨赴死易,在漫长的岁月里坚守寂寞,拒绝功名富贵的诱惑是很难的。没有异乎常人的意志和定力,根本做不到。” 这就是,鲁迅所谓“韧”的战斗,真的英雄吧。 傅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同时代的人评价他“学究天人,道兼仙释”“博极群书,时称学海”。梁启超评论“其学大河以北莫能及者”(《清代学术概论》)。 至于其性格,先生的“四宁四毋”书法理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猾,宁真率毋安排”被后世奉为经典,我想,“字如其人”吧。 其实,历史是永远无法再现的。生命短暂,岁月无情。人不是神,终究会死的。我们也不是神,无法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与先生促膝长谈了。 历史就是一根长长的竹筒,我们好奇的目光,只能穿过400年的幽暗,依稀看到——那端,先生道风仙骨,神情自若,拈花微笑,一言不发。 窥斑见豹吧。

本报记者 房华

相关链接: 甲午朱衣道人案

清兵入关后,傅山当了道士,着红袍,时称“朱衣道人”。 清顺治十一年甲午(公元1654年)六月,傅山被捕入太原府狱,同傅山先后被捕的有忻州张天斗、太原朱振宇、张 、肖善友以及傅山子傅眉,而被捕的原因是参与了抗清斗争。 当时,有个叫宋谦的人,是受命于南明永历皇帝,在河南组织义军的反清首领,他准备在当年三月十五起事,但在起义前两天暴露,和其余九名首领一同被捕,招供后即被处死。 傅山正是受宋谦牵连而入狱的,因为宋谦在供词中说,1651年到1653年期间,宋谦曾两次专程访问傅山,密谋反清,而傅山也承认见过面。但傅山在狱中坚称宋谦是因为求医不成反遭诬陷,并要求与宋谦对质——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当时清政府却想利用这一机会,通过对傅山的迫害摧残整个山西士林,所以还是严刑拷问,傅山遭受苦楚自不待说。 在傅山入狱后,清王朝内的汉族官员开始上下活动,为傅山脱罪,清政府可能也觉得此事影响太大,最终将傅山无罪释放。 傅山出狱后,并不是十分高兴,反而认为自己没有就义显得有点惭愧,在诗中说:“有头朝老母,无面对神州。”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