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医学>报纸>  耳提面命培育德才

耳提面命培育德才

日期:2011.05.19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副篇名】名老中医吕景山香港收徒记

【关键词】耳提面命 培育 德才 老中医 景山 香港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附注】文章在本报:第35版(老年·关注)

【中图分类】S3,R2,K9,I2

【全文】

那天,听说77岁的山西名老中医、原山西省中医针灸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吕景山教授飞往香港收徒。于是想起2009年傅山先生诞辰402周年之际,在太原中华傅山园举行的名老中医收徒拜师仪式,山西省内9位享有盛誉的名老中医喜收爱徒,吕景山教授是其中之一。香港收徒是吕老在民间收徒规模最大的一次。共收弟子11人,这11人均为香港注册中医师,其中有4名博士,还有一位加拿大籍华人;而在近10年间,吕老通过官方收徒有10人。

5月2日在香港南洋酒店举行的收徒仪式上,原香港中医师公会会长、收徒仪式的见证人、82岁高龄的章静江女士为吕景山教授送上写有 “培育德才”的水晶牌匾,11名徒弟与其签订师徒协议和拜师书,弟子们还敬上“松鹤延年”的大匾。

见到了吕老,是他刚从香港回来的第二天,他因身体不适晕倒在床上,家人拨通了120及时进行了救治,家人说,他太累了。但是,第二天当笔者赶到吕老就诊的医院,试图与随他一道从香港而来进行临床实践的两位徒弟崔秀娥和陈美玲见面时,又看到了吕老淡定从容地为病人把脉、开方,没有丝毫的病状。

陈美玲女士说:“香港中医名师微乎其微且保守,一般不肯收徒,我非常珍惜与吕老相识的机缘,更希望为中医文化在香港的传播做出自己的努力。”不止陈美玲一人有这样的看法。弟子之一、五十多岁的中医理疗师苏罗弟是吕老在香港收徒的关键人物。她介绍,香港目前的注册中医师大概有两千多人,但是老中医很少,好教授更少。她说,听吕老讲课简单易懂,吕老在学术上毫无保留,还帮助她为病人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她于2005年在广州学习时接触到吕老后,一心想师从吕老,吕老也愿意在香港收徒,传承医术,几年的努力终于如愿。

与吕老相知甚稔的大弟子周森已年近花甲,二十多年前就跟随吕老在太原学习过三年,学到了大量的临床技能。他说,他专攻骨伤,那时学习挺苦的,吕老不仅指导其专业,对其生活也无微不至,他敬重吕老的医术和人格,一直筹措拜师一事。2006年,一位三十多岁的加拿大籍华人中医林杜·美慧女士回到香港,与周森探讨中医,巧遇吕老来香港讲学,他们心潮澎湃,聚在一起切磋医术,向吕老请教,从中午1点钟一直到晚上8点,竟没觉得劳累。用苏罗弟的话讲,“我们听吕老讲课,看吕老的书,用吕老的方子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中医学理论非常适用,是其他医学书本上学不到的,沉浸其中渐至佳境,能叩首于师傅,得到教诲,是我们与吕老的缘份。”

谈到收徒,吕老讲,中医最讲究师承和传带,数十年临床经验是不断的探索和感悟,非耳提面命不易被他人掌握,言传身教,才能真正领会中医精髓。他自己就师出名门,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施今墨先生的关门弟子。大学毕业实习时即聆听大师的教诲,侍诊于左右,在大师逐字逐句的修正下写下了《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弘扬了施今墨的先进思想,并赋予了个人创新之举,10年间改版3次,发行10余册。

他高兴地说:“弟子乐以投师,我亦乐以收徒,以后我每年至少两次到香港讲学,弟子也会分期分批到太原进行临床实践,我希冀徒弟能学到真正的本领,不断丰富中医理论,以使两地携手共同弘扬中医文化。” 郭 净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