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医学>报纸>  为山西中医发展号脉

为山西中医发展号脉

日期:2013.10.23 点击数:21

【类型】报纸

【作者】 闫淑芸

【关键词】山西 中医 发展 号脉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附注】文章在本报:第A3版新闻延伸

【中图分类】R2,F2,I2

【全文】

在运城市盐湖区禹都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解国栋(右二)靠自己的医疗特色和便民服务,吸引着周边的许多居民前来就诊。 范林鹏摄

面对医疗环境的改变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药境遇如何,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阅读提示

依靠三根手指走街串巷的郎中走过上千年,一把草药治好疑难杂症不是笑谈。中医,从我国有文字记载开始,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西风渐进的时代,中医的光环也在慢慢退却,但近些年,饱受滥用抗生素、化学治疗等折磨的人们又怀念起中药的那丝苦味。

山西是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正在打造中医强省的招牌。10月11日,《山西省发展中医药条例》正式施行。吃了“定心丸”,山西的中医发展能否迈上一个新台阶?

中医之美在何处

自古以来,山西就不缺中医大家。作为三晋文化名人的傅山,不仅是思想家、艺术家,更是悬壶济世、惠及百姓的大医学家,其医著《傅氏女科》《青囊秘诀》流传于世,造福后人。

山西是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除了像傅山这样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家外,还有广誉远等一批中药企业和中医改进研究会等学术团体。

当下,中医发展处境艰难,但仍有不少人在坚守,在寻找突破。因为,中医自有其“美”——

中医之美在于慢,在慢状态下望闻问切、慢情绪中聆听患者倾诉、慢调理中治标更治本。

中医之美在于学贯中西,辨证论治与阴阳五行缺一不可,历史与哲学相辅相成。

中医之美在于和谐,西医是对抗医学,中医是平衡的医学。

中医之美在于中国传统儒道精髓对其的渗透,那就是保持一颗医者仁心。

10月16日,记者与我省多名老中医畅谈山西中医发展之道。太原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李玉兰表示:中医不同于西医,中医讲究的是“祛邪、扶正”同时进行,不是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它是从“人”这一整体的角度对待疾病的治疗预防,强调的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这是中医的独特和魅力所在,也是多年来自己对中医如此热爱的原因所在。

山西民间名老中医郭博信认为,中医讲究的是阴阳平衡,这和道家、儒家的思想一致,即和谐。医学为儒家所看重,范仲淹曾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历代知识分子很多兼通医术,甚至有十儒九医之说。

竞争优势有没有

有人认为,中医院没有检查一次动辄上百、上千元的诊疗费,手术开展也不多,从业务收入上看,和西医院比处于劣势。

一项全国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西医医院医疗费用相比,中医药费用平均每人次为125.73元,西医药费用为180.61元。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每人次中医药费用均低于西医药费用。据太原市两家同为三甲级的中、西医院比较,西医院的医疗收入占总收入的55%,中医院仅为30%,两者的利润空间相差甚远。

调查中还发现,很多人认为中医应该西化,也有人说中医院应该走出费用低廉困扰,寻求中医特色上的突破。

“我们医院70%以上的病人都是中老年人,大多对中医还有些认同,另外就是中医院医疗费用低廉,老百姓都支付得起。”太原中医医院院长裴伟俭认为,中医费用低廉是中医院的优势。

“西医院一个检查下来,少说也得几百元,就拿感冒来说,在西医院花两三百元算少的,到中医院十几块钱就好了。”从患者角度来看,费用低廉的确很吸引人。省针灸研究所所长雷鸣认为,中医院只要坚持中医特色,提高专病专科、疑难杂症等疾病的治疗水平,中医院就不愁没发展。

中医院大处方和不合理的检查相对较少,每门诊人次、每床日医疗费用也比西医院少。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难治性疾病有自己独到之处,甚至在有些疾病的疗效上要优于西医治疗。裴伟俭坦言,从综合实力上比,中医院的确不占上风,但在有的方面优势不小。如果中医院能看清这一点,就不愁没病人,没发展。如何将“费用低廉”的劣势转换成专科优势,无疑成为中医院发展的观念瓶颈。

怎样才能有突破

“医院的硬件设备的确是种优势,但患者选择医院更多的是因为医院的医疗特色,临床疗效才是更为关键的因素。”雷鸣表示,中医院应该加强内涵建设。

“不管什么理由,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不能以削弱或降低,甚至淡化中医特色为代价。如果没有特色,不仅谈不上竞争,还会将中医的老本丢掉,最后吃亏的是自己。”裴伟俭始终持这样的看法。

中医院不应一味地跟西医院拼设备,更不能跟西医院比拼西医水平。若是中医院医疗技术超过了西医院,那就不叫中医院了。一些专家在谈到中医院发展方向时认为,中医院的发展要靠中医药,要注重临床。只要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疑难病等方面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中医院就不愁没有病人。

“中医院首先要突出中医特色和优势,尤其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特色是中医院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采访中,雷鸣一再重申自己的观点。医疗环境的改变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确给中医院的发展带来了压力,如果不能看到自身的优势,一味地跟西医院拼实力,恐怕最终受伤的还是中医院。

许多关心中医发展的人士也认同:发扬中医特色,必须要有优势意识。通过临床总结、科研验证和反复实践,不断提高和规范临床诊疗水平,提高临床效果,走以专科或专病为主的发展之路,应是中医院必然的选择。

有效政策离不了

中医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多管齐下,推动中医发展。”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波如是说。

“我省是中医药大省,历史上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家,不要丢了这块招牌。近些年,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省中医有了较大发展。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增强其独立发展、自主发展、健康发展、永续发展的能力。”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然在审议《山西省发展中医药条例(草案)》时讲了自己的观点。

那么,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是什么?如何才能做大做强中医药“晋”军?答案是:法制保障。10月11日开始实施的《山西省发展中医药条例》,的确是一个好的开端。

条例在中医人才教育培养、临床管理体制、中医药科研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政策,旨在使中医药发展摆脱违背中医发展规律的阴影,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如何才能将条例中的政策落到实处,张波希望:一要高度重视中医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加大投入,最好能列入国债资金项目。二要始终抓住项目不放,包括重点专科建设、示范中医院建设等。三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医事业管理力度,包括干部的培养,管理体制、标准体系的建立等。四要解决具体问题,比如中医院制剂室的准入、中医院参与120急救系统等。

本报特约记者 闫淑芸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