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生平>报纸>  刘江:传奇生涯几多华章

刘江:传奇生涯几多华章

日期:2010.06.08 点击数:18

【类型】报纸

【关键词】刘江 传奇 生涯 几多 华章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附注】文章在本报:第10版(晋韵·人物)

【全文】

熟悉刘江同志的人都知道,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他从事党的新闻工作时,就开始了业余创作。之后他的长篇小说《太行风云》问世,刘江大名,渐渐传播开来。后来他在文学道路上一直跋涉到今天。近年来,我与刘老多次交往,过从甚密,拜读其书,得知刘老的革命生涯曲折传奇,与他的杰作一样,令人称道赞叹!

刘江1918年7月生于太行山区和顺县温源村一个书香门第,从小聪颖好学,博闻强记。正当他升入高小向知识殿堂迈进时,卢沟桥一声炮响,打破了他的读书梦。辍学回家的刘江,随家人种地、放羊、运煤、打工……初尝人生的艰辛。当战火烧到三晋大地时,各地抗日救亡运动蜂起的消息传来,激起这位有志青年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1936年12月,刘江毅然参加了抗日组织牺盟会,开始走上了革命道路。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本村抗日村长兼民兵队长。一个年仅18岁的青年,挑起组织全村几百户村民抗日的担子,积粮屯草,支援八路军、游击队,带领民兵站岗放哨,传送情报……

刘江初露锋芒,党组织于1937年调他参加了地方游击队。他手提钢枪打日本鬼子。后来,组织上发现他能写文章和毛笔字,就让他当了晋冀鲁豫边区《胜利报》的记者,之后又任《新华日报》(华北版)记者、编辑、通采科长、编辑部长,他常冒着枪林弹雨深入战斗第一线采访报道,把一篇篇胜利捷报和揭露敌人罪行的稿件发于报端。

1942年5月下旬,日寇集结了万余兵力,向我辽县(现左权县)八路军总部进犯,刘江被临时任命为报社战斗队队长,他率领报社人员,边战斗边突围,从凌晨一直战斗到傍晚。许多同志在突围中倒下了。那次战斗中牺牲的包括我军著名将领———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新华日报》社长何云等同志。刘江一行洒泪告别牺牲的烈士,背搀着负伤战友,将数十名同志带出险境……刘江的英勇表现,受到上级的通令嘉奖。后来有人问起这场恶战时,刘老颇为激动地说:当时敌人凭着人多武器好,气焰十分嚣张。谁也顾不得想什么死活,只想和敌人一拼到底……八年抗战经历,刘江记忆犹新。后来他在《太行风云》、《虎啸太行》等著作中,都有详尽描述。抗战烽火的洗礼,锻铸了刘江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为民族解放、国家复兴而斗争的爱国主义情怀。

1949年4月太原解放后,刘江同志先后任《太原日报》总编辑、山西广播电台台长、省广播电视局局长等职。面临繁重的工作,他满怀豪情,迎难而上。他无微不至地关怀爱护同志,很快调动起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他本人以身作则,勤奋工作。正如当年他的部下回忆说:“他经常改稿、审稿、写作……到深夜,很少见他有休息的时间。”他那朝气蓬勃、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一直感染着大家。

刘江同志十分爱才、爱护知识分子,工作中尽量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遇到一些知识分子在运动中无端挨整受冲击,他总是想方设法,保护他们“过关”。为此,后来在“文革”中他挨批斗时,造反派给他扣上“保护牛鬼蛇神的罪魁祸首”的帽子。

“文革”中刘江同志被关进“牛棚”,惨遭批斗,身体致残。他被“解放”出来后,重新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中。先后出任省出版局局长、省文化厅厅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一如既往地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他说“文革”造成的损失惨重,现在能补回多少损失算多少……至今许多名演员、老艺人提起刘老时,激动地说,是刘老帮我们落实了政策,使我们得以重返舞台……把“文革”中被封杀的许多优秀传统剧目、民间文艺,恢复演出;把大批被毁、流失的文物建筑,陆续抢救保护起来,使不少文物国宝重放光彩。及至刘老离休后,还受托牵头完成了《三晋碑林》、《庞泉沟摩崖石刻》、《芦芽山摩崖石刻》等大型文物资料整理工程。

离休后的刘老更忙了,除了为七八个社团公益事业服务外,便是奋笔创作,八旬之后,还相继创作出版了 《钟鼓集》(诗词集)、《一滴水中看太阳》(长篇报告文学)、《剑》(长篇小说)、《韶华时代》(长篇小说)等巨著。接着又把多年的作品汇编成 《刘江文集》(约500余万字)即将出版。作为一位已过九旬的老翁,刘老驾轻就熟、准确有力地描绘出这多彩时代的特征。

多年来刘老在著书立说的同时,还创作了大量书法作品在国内外展出,曾荣获国际国内名家名作等10项金奖;他还亲自领导建成了傅山碑林公园,这成为全国历史名人碑林之首创。

已进耄耋之年的刘老,依然老当益壮,奉献不止。更可贵的是,他至今仍坚持学习,博览群书,加之他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就难怪他笔耕自如,得心应手了。他还坚持常年练功,保健身体,这是他健康长寿的一大秘诀。 乔志青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