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晋祠>报纸>  雪中晋祠

雪中晋祠

日期:2015.07.01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关键词】雪中 晋祠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附注】文章在本报:第12版(芙蓉楼)

【中图分类】K9

【全文】

雪中的晋祠该是怎样的一番雅致。踏着依旧在轻飘的雪,我来到晋祠。

行走在雪中的晋祠,心和景,安静。许是冬季的缘故,园子里人不多,里里外外昔日活跃的商贩的格子般的销售小屋都已紧闭。北方原本灰蒙蒙的天空此刻也变得空灵而干净。厚厚的积雪覆盖在晋祠的每一个角落,雪中各式的建筑也多了份厚重和沧桑。

雪的覆盖让晋祠显得有点寥廓了。远远望去,各式的建筑掩映在古树遒劲的枝干中显出别样的庄严肃穆,亭台楼阁,各领风骚。气候的冷让难老泉里始终保持的17度的水温冒出的热气瞬间就凝成了细小的水滴。在晋祠里流连的时候,天空中还飘着若有若无的雪,落在早先厚厚的积雪上,瞬间就没了踪影。

晋祠内古树很多,随手一棵名木,长满瘤菌的躯干,呵,数百年的树龄;抬眼一棵古树,光滑的树皮,高耸的枝丫,呵,上千年的树龄;就更别说还有那充满魅力紧紧护佑圣母殿的千年西周柏和满含神话传奇的百年复生槐了。

晋祠所在的悬瓮山为吕梁山的一个余脉。晋祠起源于何时已无准确考证,但晋祠原本是为祭祀唐叔虞一人的专祠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记载晋祠历史的最早文献,当推北魏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和北齐魏收所撰《魏书·地形志》了。这两部史学名著分别有“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和“晋阳西南有悬瓮山,一名龙山,晋水所出,有晋王祠”的记载。随着历史的变迁,面貌不断改观,逐渐成为集儒、道、释于一体的祭祀祠庙。历经东魏、北齐、隋、唐、宋等朝代更迭,逐渐形成规模。

游历晋祠,按照设定的线路有中、南、北三个选择。因为时间关系,也源于传说中的“晋祠三绝”都在中轴线上,沿中路探访成了大多数游客的选择。倒也奇特,晋祠大门的朝向首先就引人入目,朝向向着东方而不是朝南。据说,那是源于古人对太阳的崇拜。

其实,去晋祠,倘若不作一番功课是很容易被迷惑的。严格意义上的晋祠和后建的晋祠公园几可混淆陌生游人的认知。倘若你面对晋祠大门的巍峨,仿古亭台楼阁的逼真,小桥流水的温婉,就认定你已经进入了晋祠那会被人笑话的。走过乱石堆积的石洞,走过回廊照壁,走过铜像雕塑群,走过玉带桥,只待你走入古老的晋祠大门的时候,你才接触到晋祠的厚重和绚丽。

越过牌坊,踏上会仙桥。因是雪后,桥面的冷滑让我们只能退到侧面观景。圣母殿前就是传说中的鱼沼飞梁。史料记载,该桥梁建于宋代,呈十字形,貌若大鹏展翅,形状之典雅,造型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具有极高的史诗般的价值。

过会仙桥,与四个金人相遇,就是传说中的金人台了。金人台上四尊铁人姿态各异,尤其是西南角的那尊铁人,据说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历经风吹雨打依旧保存完整,其神态之威武,气概之不凡,锐气直逼。

被称为“晋祠三绝”的有着3000年历史的“西周柏”是相依相偎的两棵柏树,一个昂然地站着,一棵斜斜地倚着,像一对生死相恋的爱人,枝干的遒劲和苍凉,而情感之热烈,让观者动容。

圣母殿中供奉的是唐叔虞的母亲,塑像依旧,侍从依旧,雕龙依旧,历代帝王的赏敕匾额依旧。穿过岁月,拂去历史的云烟,于鎏金的木楞间,我仿佛听到了慈母教子的娓娓话语。

雪中的晋祠,游人不多,很是安静。漫步在雪中的晋祠园内,一条清渠,一泓碧潭,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在白茫茫一片积雪中如线如缕,如锦如缎,缠绵在一个个亭台,一棵棵古树间,让人在静谧中感受厚重文化的力量。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这句话还真有几分可信。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