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生平>报纸>  《傅山进京》耐人寻味

《傅山进京》耐人寻味

日期:2010.08.04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关键词】进京 耐人寻味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附注】文章在本报:第R11版(天天副刊)

【全文】

谢涛饰演的傅山

因了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戏剧全国基层巡演的机会,很少能看到山西地方戏种的兰州观众在盛夏的夜晚有缘欣赏到来自太原市的新编晋剧《傅山进京》。他们既为传扬全国高亢激越、清丽委婉的山西梆子的剧种风格而陶醉,又为这出张扬鸿儒风范文人志节而韵味丰厚的精品力作留下了深刻印象。

傅山(1607年—1684年),字青主,太原人,出身于官宦书香之家,从小受到正统的家学教育。他精通经史、诸子、佛道之学,对医学、书法很有研究,在思想学术方面特立独行,是“明末清初我国思想文化界一座拔地凌空的奇峰”。傅山又是一位力主正义、痛疾奸邪、反对奴性、绝不跪伏顺从权贵的文人斗士,他憎恨明末的政治腐败,曾与众学友赴京都呼号请愿,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使进步党一派的袁继咸遭受阉党诬陷下狱的冤案昭雪,他又坚守文人风骨,隐身乡野,与农夫为友,显示出不与清王朝合作的心志与气格。

由著名编剧郑怀兴创作的晋剧《傅山进京》依据有关的历史记载,加之以传统历史人物的虚构,着意塑造了高蹈不屈的布衣傅山和清初具有博大胸襟的康熙帝玄烨的艺术形象;二人心灵与言行的激烈碰撞犹如博弈暗设“杀”机,平白中显奇险,最终下成一盘“和棋”,却凸现了历史本质的真实。全剧共九场戏,疏密有致,层层逼近,看似平淡,却深藏机趣戏味浓酽,特别是第五场戏和第八场戏格外引人入胜,把傅山与玄烨的内心世界和盘托出,在悬念中褒贬讥刺,在较量中各见其品,酿就了这出晋剧最具光辉的艺术魅力。

风雪天的荒郊古寺,打太极拳的傅山已感知来者不善,又从一个“福”字中认定来人是清朝入主中原的康熙,便言语中饱含讥讽,评其所书的“福”字是学贪婪无厌“为官不正”的董其昌和降元失节“人品低下”的宋赵孟颊(兆页),嗤这一“福”字,“未得正脉,难登逸品”,甚至抨击玄烨学习“奴人”“奴性”的书画必是“误入歧途”,致使微服私访的康熙帝连吃了几闷棍而不能发怒,只可“吞忍”离去。一个是70多岁的前朝遗老,一个是20多岁的当朝明君,一个固守名节、绝不跪拜臣服,一个执著以德昭示天下、赢得民心,一个在帝王面前敢说真话,一个在倔老头面前甘愿退让;不见有刀光剑影,却在诗般的戏剧情景中面对面较量回合,这戏是耐人寻味的。

傅山进京后仍拒绝“博学鸿儒恩科”考试,康熙帝依然宽容了傅山,并授其为内阁中书之职,宣他进宫谢恩又不从,竟被官员们连人带床抬到午门。在这人物悲剧情感的高潮中,傅山禁不住老泪潸然,“四十年前我曾在此伏阙,泣血为袁大人来鸣冤。午门依旧朝代换,身边不见汉衣冠!……苍天哪,想不到玄烨已知兴文教,欲恢复大明已是难上难!”并且得出明室“实亡于奴,非亡于满”的结论。但是康熙帝依然延续他的文化怀柔攻势,不但没有杀掉傅山,反而赐了他“凤阁蒲轮匾”,“为养天下浩然气,且放野鹤回山林”,凸现了玄烨的天子气度。至此,傅山真算不上识时务的俊杰,但他不肯“为权所役,为财所羁,为名所累,为欲所驱”的精神气节足以光照古今,令人思品不已。

这里,兰州的观众深深被饰演傅山的演员谢涛所感染。这位被誉为“三晋第一女老生”的艺术家,她把傅山演活了,她把晋剧演精了,她把对艺术的不倦探求融入唱腔、做派乃至每一句道白、每一个眼神、每一个举手投足的舞蹈之中,显得是那样的娴熟、从容、美悦、独到,脱尽女性的阴柔气;她继承和新创了剧种深厚又多采的表演手段,成功塑造了这一历史人物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观众在自己的审美愉悦中认定、称赞了这位“二度梅花表演奖”获得者、有着三十年戏曲舞台实践经验的艺术家。剧中饰演康熙的王波、饰演冯溥大学士的魏建琴,均是山西一流的好演员,演活了人物,演出了戏趣,与谢涛配合得严丝合缝、相得益彰,构成了这出精品剧目表演的主体。这出获大奖的剧目充分体现了太原市实验晋剧院以艺术精品建院的智慧、胆魄与毅力,显示出他们人才梯队上的明显优势,这为甘肃的戏剧院团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经验。

全国精品剧目的巡演有着广泛交流演出的内容在,这对继续提高该剧目的思想艺术质量大有裨益。好戏总归是要给广大的观众欣赏的,特别是获了全国大奖的剧目不该是只出现在调演、评奖、献礼演出的圈子里孤芳自赏。《傅山进京》来到定西、兰州演出,走向广泛的民众之中,正是“还戏于民”的重要举措使然,也是群众享受戏剧的文化权宜的生动再现;也正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观众欣赏习惯的层面中发现自己的某种不足,从而进一步仔细雕刻,精益求精,使剧目更上一层楼。这种在基层的巡演,一定会让更多不熟悉晋剧的观众了解自己,从而形成一种向前的动力,这不是戏曲生存与发展的一条很好的路径吗?

兰州的戏曲观众大多熟知秦腔、陇剧、京剧、豫剧等剧种,习惯于欣赏《铡美案》《陈婴救孤》一类大悲大慷的剧目演出,对于《傅山进京》新编而高洁的“文人戏”,见到的比较少,因此也要品味再三方得其中艺术真谛。比如《傅山进京》中从头至尾多次涉及到的一个“奴”字,究竟包含什么意思?清朝入主中原,傅山做了明遗民,不屈从于康熙帝的统治,这能理解。但是,服从于历史的进步潮流而出山入世,就是高士之人本不该具有的“奴物”、“奴性”吗?一如这样的重点唱段——“慨明室鄙视士人如猪犬,多少被当众廷仗血斑斑。正气荡然奴物长,白蚁猖獗大厦坍。明亡于奴非于满,故都啊,风雨中你见证自古奴物毁江山!”几个“奴”字,不能不让一些观众寻思再三,果真是个“奴”字造就了一个朝代与政权的覆灭吗?一方面,这个“奴”字让普通的文化偏低的观众似懂非懂,这样就影响了对该剧主题的认识,另一方面这个“奴”字又导引着观众对傅山人生气节的深刻理解。以拙见,这种交流与互动,有益于将高雅的“文人戏”传播于大众之中,也有益于普通观众审美视域的扩充与提升。今天的戏剧有了这样深层面的碰撞与交流,真是一件好事情!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