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医学>报纸>  傅山先生的医德思想

傅山先生的医德思想

日期:2008.01.11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关键词】先生 医德 思想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附注】文章在本报:第A15版(健康驿站)

【中图分类】R1,B0

【全文】

傅山先生论医,首重医德,强调“医王救济本旨”。在中国医学史上,扁鹊与李醯是医德问题上截然不同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傅山先生的一个姓姚的外甥欲学医以为糊口之资,持《幼科证治准绳》,请傅山先生“点定一、二方”,指出重点。傅山先生便在《题幼科证治准绳》中,以这一典故对他进行医德教育,谆谆嘱咐:“扁鹊以秦人之爱小儿,即为小儿医。慈和恺涕,便入药王之室。慎无流于恶姿,如李醯也。”在此,傅山先生明确提倡爱人、关心人的人道主义和“慈和恺涕”的医疗态度,告诫千万谨慎,勿堕入医德败坏以至道德败坏的恶姿。在《医药论略》中,傅山先生还一针见血地批评那些自以为是、自诩其技、草率对待病人的医生,指出其实质:“卤莽应接,正非医王救济本旨。”

傅山先生终其一生,身体力行,实践了“医王救济本旨”。甲午明亡之后,傅山先生流寓晋中各地,“所至老幼男妇以疾请者,辄遮留不得去,从容诊治,多奇验。酬之金,不受也。”(蔡璜撰《传》)。这一段行医生活,在傅山先生自己的诗作中亦有所反映。清顺治六年(己丑),傅山先生四十四岁,寓平定马军村,作《无聊杂诗》一组,其中有一首写道:“火齐(剂)何曾解,冰台(艾蒿)偶尔藏。西邻分米白,东舍馈梨黄。食乞眼前足,医无《肘后方》(葛洪《肘后备急方》)。果然私捧腹,笑倒鹊山堂(原注:州有鹊山,山有越人之祠)。”另一首写道:“云林白马贵,花史黑驴肉。石径时遭坠,青鞋暂得完。长鸣江树里,缓蝶翠微间。生怕嫌吾俗,虚哦似有删。”诗下自注:“花史母君得危疾,余设医愈之。每往来皆以其所爱黑驴驮之。”这些诗生动地反映了傅山先生流寓行医的情景和他与村民的密切关系。他自谦医术平凡,偶然行医,但上门求医者不断,傅山先生也不收酬金,只求眼前食足。结果东家送米,西家馈梨,农家对他十分友好热情。他还不辞辛苦,远途出诊,救治危急。他在这组诗中还写道:“村翁问寒药,茶果致胡桃。”他以茶、果热情招待了前来问病求药的村翁,村翁以胡桃回赠,表示答谢。从这些诗作中看,傅山先生待病人是何等的热情和蔼,平易近人,关心体贴! (未完待续)

山西省人民医院 刘永杰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