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生平>报纸>  晋剧《傅山进京》:和而不同的清朗典雅

晋剧《傅山进京》:和而不同的清朗典雅

日期:2012.07.03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关键词】晋剧 进京 和而不同 清朗 典雅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附注】文章在本报:第6版(艺术)

【全文】

晋剧《傅山进京》剧照

康颖宽

日前,太原市晋剧艺术院精心排演的新编历史剧《傅山进京》亮相北京长安大戏院,代表山西省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为广大的戏曲爱好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觉享受。

《傅山进京》主要讲述了清朝康熙年间,年轻的玄烨为了笼络人心,泯除士人的反清意识,开博学鸿词科招贤纳士,年逾古稀的一代名士傅山首先受到皇帝的赏识。作为明朝遗老的傅山秉承民族气节和士子风度坚辞不就,地方官只得强迫将傅山以篮舆窝抬往北京。进京后,朝中文武多次劝诱,康熙又多次用计逼其就范,但傅山始终不为所动,怀着必死的信念大闹午门。后来,“明非亡于满,而亡于奴”是傅山的警醒,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转变了傅山对新朝的看法。最终这场博弈以和棋告终,傅山也得以返乡。

整部剧可以说没有明显的分场,由多个事件串联起来,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没有一个情节会给人多余之感,而每一个情节又伸放得体使戏的味道做得很足。整部剧每个情节之间的相接处以唱词相接,自然贴切,没有任何做作之感。剧本在语言上也是精心雕琢,充分考虑到了不同人的身份地位和文化修养。因此全剧的唱词同每个人物都是比较贴合的。尤其是为傅山设计的道白、唱词,本色自然但不流于鄙俗,清朗典雅却不迂腐晦涩,十分符合傅山谦和儒雅的文人士子的身份。

该剧成功塑造了傅山和康熙两个人物形象,故事里没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之分,这就脱去了一般历史剧的俗套,使其能够向更深的思想文化意义上去开掘。这里有的是棋逢对手的较量和包容,讲的是两个强者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体现了权力与独立自由意志的精神博弈。傅山这一艺术形象塑造得很成功,既没有贬抑也没有夸大,而是为观众展示了一个作为真正的人的知识分子。在主人公傅山身上,观众看到的是一种内在的民族思想和气节,对文化精神的一种执著与践行。“明亡于奴,非亡于清”,正是体现了傅山对民族劣根性的深恶痛绝。尤其是他主张反对奴性,提倡平等自由,尊重独立人格,具有时代意义。整部剧以历史书现实,提出了不少有特殊意义的社会愿望和政治愿望,成为了这部戏的精神内核。特别是剧末一直提到“棋和了”,这里的“和”正是代表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民主观点,为我们留下思考的空间。

中国的传统戏曲通常被称为意象化戏剧,是非写实且富含诗意的,晋剧作为一个古老的剧种当然也不例外。该剧在秉承传统戏曲的创作方法的同时加入了不少写实的成分,但该剧的舞台创作方法是恰到好处的,没有像不少戏一样成为话剧加唱。而且,它的舞台布景虽然写实但却也是很有诗意性的,尤其是构建了一个LED的背景墙,使整体感觉很诗化,为表演留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对二道幕的安排,二道幕的材质选取的是半透明状的,同LED的背景结合得很好。如在开场时,LED背景墙前是一个城墙样式的二道幕,如果LED没开时二道幕完全是一个独立的背景,当其打开时,背景是黄河流域的开阔远景,二道幕就变得透明起来,同LED背景相结合,造成一种若即若离之感,诗意性也就更强了。

这部剧同时也充分利用了舞蹈这一很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用它表现心境、勾勒环境、营造情境,比如“雪夜品字”里的太极舞形象地表现两个人的这场博弈,还有傅山进京路上一段戏,除唱外几乎全用单人舞、多人舞等艺术形式把傅山的心境描摹得淋漓尽致。

该剧的音乐也值得一提。它具有浓郁的西北音乐特色,乡土味道很足,而且配合剧情冷热兼济。以词转唱连贯自然,节奏递进连贯。尤其是傅山的唱腔设计符合特定情境,可谓收放自如,把人的外在表象、内在心理渲染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演员谢涛的拖腔,表达畅然,使人听来痛快。交响乐在该剧中的运用也很合理,充分渲染了剧情,也是对这部剧的整体音乐形象的一次再度提升。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