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诗文>报纸>  文坛巨星耀古今

文坛巨星耀古今

日期:2003.08.21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作者】 王进

【关键词】文坛 巨星 古今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中图分类】P1

【全文】

$T太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斯文圣地,古往今 来出了数不清的诗文大家──$E$$ 唐诗名家多晋人$$ 中国文化最辉煌的时代是唐朝。唐朝最辉煌的是诗 歌。按照史家惯用的做法,那个辉煌至极的时代,常常一 分为四,即: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初唐的诗歌,如 同高山融雪,冰寒刺骨;盛唐的诗歌,如同大河奔流,气 象万千;中唐的诗歌,如同九曲回肠,佳作选出;晚唐的 诗歌,如同美人迟暮,哀怨缠绵。在这四个时期,产生了 一大批代表性的大诗人,其中许多都是山西人。$$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 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是王维《少年行》中的著名诗句。 王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其父曾任过山西汾州、蒲 州的小吏。王维的少年时代是在故乡河东度过的。十六七 岁的时候,他抱着建功立业的希冀到了长安,许多和他年 龄相仿、意气相投的青年才俊,经常聚在茶楼酒肆里高谈 阔论,吟诗唱和。新丰美酒作伴,少年豪情大发,一首首 千古绝句流传开来。才气、酒气、英气过人的王维,渐渐 成了少年游侠中的诗冠,从而引起了朝廷的瞩目。王维后 来官居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 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恼的尘世。 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40岁以后,就开始过着亦官 亦隐的生活。王维在长安附近的蓝田建造了一座辋川别 墅,整日与清风明月作伴,吟诗、作画、弹琴、敬佛,成 了他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山 水诗,辋川周围的20余景,成了他诗歌中的主要题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楼。”盛唐诗人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是唐代五言诗 的压卷之作,它所描绘的是当时河中府蒲州名胜鹳雀楼的 美丽风光。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 因此诗而闻名天下。诗作者王之涣是太原人,早年及第, 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簿,不久因遭人诬 陷而被罢官,不到30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 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35岁。全诗虽然仅 有短短的20个字,可它既有雄伟壮丽的山河美景,又有 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诗人非凡的功力和超人的才华,由 此可见一斑。$$ “广大诗家推教主,泽民遗爱至今传。天怀坦白天机乐, 不愧人称白乐天。”诗人张南山在这首《山居杂咏》中百般推 崇的白话诗歌教主,就是唐代太原籍的大诗人白居易。白居 易是唐代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名篇《长恨歌》、《琵琶行》、 《秦妇吟》、《新乐府》等等都是流传千古的作品。其实,有关白 居易的籍贯,在唐代就早有定论。白居易生前,作文、写诗署 名时常常自称为太原白居易。就是在朋友之间,也都称之为 太原白公。白居易后来入朝参与政事,碰到的第一次挫折, 就是亲身经历了比自己年龄稍长的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发 起的永贞变革失败,改革者被贬到了蛮荒之地。虽然这批正 直的知识分子离开了长安,但他们的后继者白居易等人,继 续主张重用贤才、消藩控宦、藏富于民。开始貌似贤明的唐 宪宗,还能采纳白居易的谏议,时间一长,皇帝好大喜功、独 断专行的本色就暴露出来,找了一个借口,把白居易贬到 了遥远的江州担任有职无权的司马。一夜,愁苦万端的青 衫司马,在江面上泛舟赏月,突然遇到了一位从长安来的 琵琶女,她弹的曲子如同急雨、泉流、裂昂、私语、水浆迸、 刀枪鸣、珠落玉盘,打动了落难的诗人,白居易由此写下了 名传千古的《琵琶行》。其中的两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 何必曾相识。”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常常使用的警 句。唐朝的太原籍大诗人还有王昌龄、温庭筠等人。$$ 金元绝唱在山西$$ 到了金元易代之际,太原大诗人元好问,以自己的诗歌创作,记录下 了金代太原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风情画卷。元好问出生在金章宗明昌元年 (公元1190年),少年时代,元好问随叔父客居异乡。21岁回到家乡,在离 祠堂几十里外的定襄遗山读过书,故而他自号遗山山人。两年之后,蒙古 大军突袭秀容。屠城十万之众,元好问的哥哥元好古在兵灾中丧生。元好 问被逼无奈和母亲一起流亡到了河南。元好问的功名之路并不顺利,32岁 中进士,担任过河南镇平、内乡和南阳的县令。后调进京城升为左司员外 郎。不久,蒙古大军包围了汴京,皇帝在逃亡中死去。元 好问和大批官员被俘,蒙古大军将他们押往山东聊城看管 了两年。金亡之后,元好问成了遗民。由于元好问在诗文 上名气很大,新兴的元王朝对他也敬让三分。元世祖忽必 烈的重臣耶律楚材倾心接纳元好问,可他无意做官。50岁 那年元好问重新回到老家。一边隐居著书,一边交友游 历。在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反映太原风情的名篇。尤其是他 的《过晋阳故城书事》是咏晋诗中的上乘之作。这首诗追 述的是宋朝初年晋阳城被毁的故事。在诗中元好问表面上 是探寻当年的宋亡之路,实质上是警醒当时偏安汴梁的金 代小朝廷要重视太原的防守。失太原必先中原,失中原必 失天下。可是,金王朝还是重蹈了北宋灭亡的悲剧。元好 问以诗论史,以史入诗。是一位“雄浑高雅、博古通今” 的大诗人。$$ 元末明初,并州大地上涌现出一位享誉古今的文学大 师罗贯中。罗贯中著有长篇小说《三国演义》、《隋唐志 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和杂剧剧本《风云会》等。其 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罗贯中 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给这部史书所作的注释, 以及宋元以来的话本、院本、传奇、民间传说、野史笔记 等,并运用作者丰富的社会知识和艺术天才创作了这部震 古烁今的作品。正是由于罗贯中的存在,中国的古典白话 小说,由世俗俚语登上了大雅之堂,由传奇故事演变成精 品小说,从民间方略渐进成为治国之策。罗贯中,是不朽 的文学大师。$$ 明清学人惊天下$$ 明末的太原城,与极度繁荣的商业相比,太原文化曾 经出现过一段低迷的状况。明朝万历年间,士绅傅霖等人 联名上书,倡议在太原东南高阜处,建塔宣文,平衡地 运。此举得到晋王的赞同资助及五台高僧妙峰祖师的支持 协助。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文峰塔、宣文塔先后 落成,“文笔双峰”终于屹立在太阳升起的东山,成为古 城太原的象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傅霖首倡建塔,昌 盛文风,双塔建好后,傅氏家族不久就出了一位名满中华 的文化大师,此人便是傅霖之孙傅山。$$ 《山西通志》记载:傅山,字青主,号啬庐,原名鼎 臣,字竹山,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逝于清康 熙二十三年 {1684年},学者、书家、画家、医生、诗人。 太原府阳曲县(今尖草坪区)西村人。明末李自成攻陷太 原,他携全家入山避难,身穿道服,头戴黄冠。清初入 狱,门人营救得脱。后游历天下,与大诗人顾炎武、朱彝 尊交往,博学多识,名满海内。山西民间关于傅山的传说 很多。如为太原府题字、创立“清和元”头脑、傅山嫁女 等等数不胜数。他的诗文集《霜红龛集》由清末山西巡抚 丁宝铨刊行于世。傅山精通医学,传世著作有《傅山女 科》、《男科》各二卷。传世书作极多,现故宫博物院、 天津博物馆藏有傅山所画《崛■红叶》、《土堂怪柏》、 《阳泉四景》;上海博物馆藏其大幅墨梅,世人视为神品。 傅山是明末清初诗人中的集大成者,学术界将其列入“清 初六大师”之一。$$ 文笔双峰昌文风。与傅山齐名的并籍经学大师,还有 一位叫阎若琚。其祖阎世科,明万历进士;父阎修龄,世 称“牛叟先生”,文重一时;其母丁仙窈,明嘉靖状元丁 世美孙女。阎若琚少年时天赋很高,常有惊世诗作。其一 生学术成就繁巨,经学、地理、历史详细考证,著述十余 种,其重要著作有《尚书古文疏证》,用功30年,证实古 文《尚书》之伪,使他成为明清时期著名的大学者。顾炎 武曾向他征询《日知录》的疑点,阎为之校订数处。$$ 傅山、阎若琚两位大师横空出世,成 为名重300年的文坛双雄,是读书人敬重 的榜样和楷模。傅山、阎若琚的学术成就, 与屹立在东山的文峰塔、宣文塔一样,在 中华文明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