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诗文>报纸>  谈谈关于文化产业的几个问题

谈谈关于文化产业的几个问题

日期:2002.04.29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作者】 申维辰

【关键词】谈谈 关于 文化产业 几个问题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中图分类】Q1,G1

【全文】

近年来,“文化产业”这个新名词不断地吹进 山西人的耳朵里,引起许多人的兴趣,成为学术 界、文化界、经济界和各级领导关注的一个热点。 在山西,如何紧跟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以开 拓创新的姿态,积极有效地推动文化产业的构建 和发展,促进我省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是当前 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为此, 很有必要就有关文化产业的一些问题进行学习和 讨论,以进一步明确认识,更新观念,理清思路,为 下一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思想准备。$$ 一、怎样进一步认识文化产业$$ 人们对文化产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比较陌生到逐渐熟 悉,从抽象理解到具体涉足的过程。然而至今为止,关于文化产业 的定义、范畴、形态等一些基本理念,在不少人头脑中还缺乏一个 较为清晰的印象,甚至还存在某种困惑和误解。这在很大程度上 限制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因此非常需要做一番归纳和梳理。$$ 根据目前的研究,对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大致有以下几种观 点:一称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艺术为生产资料,进行精神产品生 产进入市场流通的行业系统;一称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意义内 容的产业,具体又可分为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和销售,负载文 化意义的产品的复制与传播,以及赋予一切生产活动和产品以 文化标记这样三重含义;一称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及文化 活动为主体对象,从事文化的生产经营、开发建设、流通消费、 有偿服务的产业门类;一称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 生产、储存及分配,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等等。 此外,还有一种较简捷的说法,称文化产业是以经营文化与“文 化符号”获得经济效益的行业和组织。这里的“文化符号”,实际 是指某一文化品种或文化特色,是对该品种特色进行准确定位 和精致归纳后所得出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有一种较系统的说法 称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经营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为主要业务, 以创造利润为核心,以文化企业为骨干,以文化价值转化为商 业价值的协作关系为纽带,所组成的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结 构。上述种种,尽管各自的具体表述不同,但我们仍可从中找到 它们的共识:第一,文化产业不同于文化事业,它与市场、企业 紧密相连,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第二,文化产业用其产品和服 务,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自身也创造利润; 第三,文化产业是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行 业,既有经济的属性,又有意识形态的属性,既要追求经济效 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综上所述,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更明快的 语言作出如下概括:文化产业就是以文化作为主体资源,通过 生产经营和市场运作而赢利,为消费者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 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文化力量的企业和行业的总称。$$ 谈到文化产业的范畴和形态,有人从传统的分工协作和行 业划分的角度,把文化产业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文化产品制造 业,包括书报刊印刷业,音响、影像制品制造业,工艺美术品制造 业,文化娱乐用品的制造业等;一类是文化产品发行零售业,包 括工艺美术品、图书报刊、文化用品、影视产品的批发零售业;一 类是文化服务业,包括娱乐服务业,艺术创作和表演业,大众传 媒业,图书和电子出版业,教育培训业,中介、咨询、展览业等。也 有人着眼于更宽广的范围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把文化娱乐业、新 闻出版、广播影视、音像、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教育等看做 文化产业的主体或核心行业;把传统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 摄影、舞蹈、电影电视创作甚至工业与建筑设计以及艺术博览场 馆、图书馆等看做文化产业正在争夺的前沿;把广告业和咨询业 等看做是它成功开拓的边疆。总之,现代文化产业实际上是一个 巨大的“产业群”,它的主体归属于第三产业,最富有现代意义、 与高新科技尤其数码技术发展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又越 来越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着传统文化的面貌。处在它范畴之内的 各种门类尽管千姿百态,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打出 “文化”这一主题品牌,运用大规模的复制技术,履行最广泛的传 播功能,通过商业动机的刺激和经济链条的中介,迅速向传统文 化艺术的原创和保存两个基本环节渗透,将原创变为资源开发, 将保存变为展示,并将整个过程奠定在现代知识产权上。这也许 应当成为我们对于文化产业的一种基本认识。$$ 二、发展文化产业意义何在$$ 当前,为什么要强调关注文化产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 业的口号,许多同志都想弄清楚其中的道理。这就涉及到关于 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和意义问题。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几个角度 加以体会和理解。$$ 从政治的角度说,发展文化产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要求。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 化产业,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 文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这一根本目的推 动下,文化产业的构建和运作一方面运用全新理念和方式打造 文化界自身,促进其改革和发展,使之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另一方面又 与其他产业融合,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魅力去营造“文化 经济”氛围,从而有效地充实与体现生产力的先进性。而两者的 共同落脚点,则是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利 益。这样就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在一个具有广泛的产业关联性的 产业战略形态上,从而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 明建设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 从经济的角度说,发展文化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和可 持续发展的要求。文化产业是特色产业,它建立在中国独有的 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文化产业是 环保产业,不会破坏自然资源和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文化产 业是“新经济”的骨干产业,与高新科技紧密相连,同时又可以 容纳大量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 建议》中,把发展文化产业列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 容之一。朱镕基总理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 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完全可以相信,文 化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最重要的增长点。$$ 再从文化建设面临新形势的角度说,发展文化产业是应对 加入WTO挑战的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加入 WTO后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一样,既迎来了大好机遇,又面临 着严峻挑战。中华文化如何进一步永葆其生命力和吸引力,发 挥其创造力和影响力,昂首阔步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这是必须作出回答的一个大问题。如果关注一下近20年来世界 经济和文化发展变化的动向,就会清楚地发现:世界范围内进 行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文化产业的比重日益增大;跨国文 化产业集团的影响和渗透越来越强;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在文 化产品开发和传播中的应用更加深入和广泛。中国加入WTO, 扩大文化市场的准入范围,允许国外文化资本和文化产品、文 化服务进入,都已经成为事实。与过去相比,它不仅有量的扩 充,而且有质的变化和发展。对此我们不能漠然视之,不能无所 作为,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转变观念,迅速行动,克服过 去旧体制、旧机制下已经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病,把自己的文化 产业做大做强,把自己的文化产品做多做好,把自己的文化服 务做优做全,以此来应对外来资本和外来产品的冲击,抵制西 方文化的负面影响,使我们在“与狼共舞”中争得主动和有利的 地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效益。$$ 三、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 文化产业是20世纪发端于美国,盛行于西方,挟新经济之 势迅速兴起的一种文化经济现象。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 产业发展上占尽了先机,引领了潮流,具备了优势。其中,有相 当多的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英 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两倍。加拿大文 化产业的规模超过了农业、交通业、通讯业、信息技术业、建筑 业等等。日本文化娱乐业的经营收入,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就超过了当时在世界上很有名的汽车制造业。作为龙头老大的 美国,它的文化产业自1983年至今一直保持连续增长态势。仅 以其中的影视和音像产品为例,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就从1985 年的第11位迅速跃居1994年的第6位。2001年,文化产品跃 居第一大出口商品。美国的迪斯尼创造了文化产业的成功范 例,这个以世界各国优秀童话故事为主题建立的游乐园,闻名 遐迩,声震四海,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数以亿计的游客,年营业 收入高达150亿美元。美国克里福兰在上世纪70年代经济萧条 时期,50万人中有一半以上迁走,城市一度陷于崩溃的边缘。后 来有位银行家和一位搞文化研究的学者制定了拯救计划,开发 了一系列文化产业项目,使这个城市3年以后从死亡线上复苏 过来,现在人口已达80多万,成为美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 一。在旅游方面,美国的夏威夷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它作 为海滨风景胜地并非首屈一指,但当地土著文化却独领风骚, 当它把文化旅游和风光旅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就极大地增强 了其特有的吸引力,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总之,文化产业的 大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新的 经济增长点,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 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长,文化产业作为知识、技术和智力密集 型行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文化产业 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但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 阔。尤其是在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由于重视文化产业的规划 和运作,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发展也初具规模。20世纪90 年代中期,北京市鲜明地提出“要充分利用北京丰富的文化资 源和人才资源,大力发展北京文化产业,使其成为北京的支柱 产业之一,使北京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 并把它列为“市长调研课题”之一。上海市积极探索文化体制改 革的路子,建立了上海永乐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明珠股份有限 公司、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世纪出版集团等一大批新型的 文化产业。浙江省以大众传媒、演出娱乐、文化旅游、美术工艺 等行业为支柱,以若干文化企业集团为龙头,以文化中介服务 机构为联结,形成了该省的文化产业组织结构,显示了文化产 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湖南省先后投资20多亿元,完成了湖南 新闻大厦、出版大厦、毛泽东文学院、湖南大剧院、图书城、方志 馆、广电中心等十二项重点工程,文化产业获得较大发展。此 外,像山东曲阜,凭借孔子文化的深远影响发展旅游业,打“孔 子牌”促进酒业的销售,极大地拉动了地方的经济发展;陕西黄 陵县,仅靠一块“黄帝陵”碑,抓住海内外华人对“炎黄”的认同 感和“寻根情结”大做文章,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客纷纷到此祭 祖,使旅游业不仅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经济支柱,也带动了其 它产业的发展。再如云南的丽江,利用独具特色的纳西族“东 巴”象形文字以及千年古乐,提升旅游的文化层次和品位,以至 从过去一个落后闭塞的边远小镇,迅速变为享誉中外的文化名 城。所有这些实例,都在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文化产业具有旺盛 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当文化实实在在地介入经济,并形 成强势之后,就会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赢来 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山西发展文化产业有哪些优势$$ 我们山西要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决不是盲目的随波逐 流,也不是简单的模仿照搬,而是立足于本省,对客观存在的实 际状况和条件进行分析之后,所得出的一个科学判断:一方面, 应当看到,山西地处内陆,既不沿海,也不沿边,地理位置相对 闭塞;山西水资源匮乏,水资源的占有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 1/6;山西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工业“三废”污染对人居构成严重 威胁;山西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偏“重”,产品附加值偏低,经济发 展仍处于欠发达的水平等。这是我们的劣势。另一方面更应看 到,山西是华夏文明发祥地,具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山 西文化资源丰富无比,从北到南遍布着文物古迹,仅国家级文 物保护单位就达119处之多,居全国之首;山西有一支实力雄厚 的文艺创作队伍,多年来小说创作、黄河歌舞、群众文艺、书画 摄影等硕果累累,在全国广有影响;山西旅游业迅速攀升,至 2001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已超过100亿元,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 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山西文化设施建设有明显进展,首届平 遥国际摄影节的成功举办、大型历史文化展览《华夏文明看山 西》即将开展、投资3亿元的山西省博物馆的破土动工、各级政 府和民间投资文化产业的热情高涨等等,都为文化产业的崛起 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这是我们的优势。分析比较上述的劣 势和优势,就会清楚地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山西除了需 要按照现代化的要求改造提升原有的传统产业之外,更迫切需 要避短扬长,除弊兴利,建立一种与省情适应的、与国际接轨 的、符合市场需要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也是全新的支柱产业。 这个支柱产业,非文化产业莫属。$$ 发展文化产业,和发展其他产业一样,离不开资源条件。文 化资源作为历史淀积的产物,它与其它物质资源相比,更具有 高价值性和不可交换性,更值得去加倍珍惜。山西得天独厚的 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广阔的 平台。具体地讲,山西文化资源的分布,贯穿古今,纵横南北,门 类繁多,品种齐全。从地域划分,北有以大同北魏都城、云冈石 窟、五台山、应县木塔等为代表的晋北民族交融和佛教古建文 化区;南有以临汾尧庙、尧陵、洪洞大槐树、壶口瀑布、运城盐 池、永济舜帝遗址、禹都安邑、黄河禹门口、大禹渡等为代表的 晋南黄河根祖文化区;中有以平遥古城、祁县乔家大院、灵石王 家大院、太谷三多堂、榆次常家庄园等为代表的晋中晋商文化 区。从时代划分,有反映神话传说的赵城女娲陵、精卫填海的长 子发鸠山、神农尝百草的长治老顶山、高平炎帝陵等;有反映古 人类活动的吉县柿子滩、襄汾丁村、陶寺等遗址;有反映古代社 会官宦文人事迹的介休绵山、夏县司马光墓、闻喜裴氏村、代县 杨家祠堂、太原傅山故居、阳城皇城相府等;有反映抗日战争历 史的灵丘平型关、武乡八路军总部旧址、黎城黄崖洞、左权县左 权将军墓等;有反映解放战争时期英烈风范的文水刘胡兰陵 园、寿阳尹灵芝陵园、太原牛驼寨烈士陵园等;有反映新中国艰 苦奋斗历程的昔阳大寨、平顺西沟、潞安石圪节、太钢渣山公园 等。从门类划分,有艺术类文化,包括永乐宫壁画、晋祠宋代侍 女雕塑、太原碑林公园、“山药蛋”派小说、河曲“二人台”等;有 景观类文化,包括浑源北岳恒山、沁源灵空山、宁武芦芽山、壶 关太行山大峡谷、阳城蟒河等;有民俗类文化,包活晋中系列民 俗博物馆、临汾平阳版画博物馆、孝义皮影博物馆等;有建筑类 文化,包括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晋祠圣母殿、鱼沼飞梁、万荣 飞云楼、浑源悬空寺、洪洞广胜寺等……总之,山西辽阔的大地 上,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遗迹、景点星罗棋布,像 一颗颗明珠熠熠生辉。它们不仅作为珍贵的历史 遗产,显示出重大的精神和文化价值;而且作为 文化产业的珍稀资源,具有前景极其广阔的开发 价值和经济价值。我们每个山西人应为之充满自 豪和自信。$$ 五、促进山西文化产业 发展的主要对策是什么$$ 目前,随着国家把文化产业正式列入发展计划,以及一系列 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必然之势。山 西是文化资源大省,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必备条件,但从我省文 化产业的现状来看,仍处在起步阶段和较低水平。在这种情况 下,只有认准方向,坚定信心,奋起直追,才能逐步缩小与发达省 区的差距,实现后来者居上。$$ 首先,我们应该抓紧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化,变关注为积极介 入,变议论为具体策划。正如一位文化产业专家所说,形势逼人, 重任催人,现在已不是坐而论道的时候了,必须谋而践行。对山 西而言,当前关键是要在文化产业方面抓住几个重点规划项目, 出一批有质量的成果,对我们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激活,积极 寻求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最佳途径和方式,为兴晋富民 和建设文化强省做出贡献。$$ 其次,在宣传文化系统内部,我们应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 步伐,不断探索文化企事业单位的重组和改造、文化市场管理体 系的构建、文化产品生产和经营机制的健全等方面的新路子。尤 其要在新闻、出版、影视、广播集团化改革上取得明显成效,力争 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山西特色和较大规模、较强竞争能力的若 干文化产业实体。$$ 除此而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旅游业放到突出的位置上, 运用文化产业的全新理念审视和发展旅游业。《中共山西省委关 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要 重点实施旅游产业开发工程,使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主 意已经拿定,任务已经明确,现在的当务之急在于落实。我们认 为,山西旅游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卖点”就是它 的文化背景。只有当我们越来越注重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时,山西的旅游业才能逐步趋向成熟。因此,以文化品牌提升旅 游层次,以旅游项目展示文化意蕴,应当成为实施旅游开发工程 的一个主导思想。在确立这一主导思想的前提下,把旅游业纳入 文化产业的范畴之中,加以精心策划和科学运作,山西的旅游业 就会显示出独特的魅力,焕发出持久的活力。如果再进一步讨 论,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具体对策:第一,人们常说五千年文明看 山西,主要是指华夏文明的起源在山西晋南,即司马迁在《史记》 中所记载的“五帝”,特别是尧舜禹,主要在晋南一带活动。这是 山西发展旅游业的一张最大王牌。问题是山西景点虽多,文化层 次虽高,但布局分散,缺乏联手开发,使游客很难留下完整的印 象。鉴于此,很有必要做好文化旅游产品的加工和整合,让散落 的珍珠连成一条美丽的项链,以提高其品位和价值。我们完全可 能把山西全境设计成为一个包容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公 园”,一个展示中华地上文物精华的“全景博物馆”。第二,山西旅 游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主体,应着重对旅游资源从文化的层面上 进行提炼,充分发掘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自然旅游资源的 文化意蕴和社会旅游资源的文化情趣。山西各地的旅游景点异 彩纷呈,各具特点,但都可以向“文化”靠拢,保持总体风格的一 致性、相关内容的系列性和彼此之间的互补性。在文化──旅 游──经济这个链条当中,文化一方面变为旅游的内容,同时又 反哺旅游,提升旅游,最终将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这一点 上,文化、旅游部门和开发、经营单位应达成共识。第三,发展文 化旅游,除了应拥有文化资源之外,还离不开资本资源、技术资 源、人力资源等。山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旅游业的发展 往往受到缺乏资金的制约和困扰。在这个问题上,不妨思想再解 放一点,方法再灵活一点,寻求更多的解决途径。比如依靠政府、 企业、个人、外资共同投资兴办文化旅游项目,像介休绵山那样 借助民营经济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以及建立各类文化旅游发展 基金等等。此外,针对山西传统旅游业的实际,还需要在运用先 进科学技术手段开发景点和保护文物,加强文化旅游重点景区 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一批与国际接轨的旅游星级酒店及网上 预订系统,培养和造就一支文化旅游的策划、开发、经营、管理的 高素质人才队伍等方面进行探索,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促使 我们山西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坚实的步伐向 旅游大省和文化强省迈进。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