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诗文>报纸>  发展文化产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发展文化产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日期:2003.03.01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作者】 申维辰

【关键词】发展 文化产业 全面 建设 小康社会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中图分类】F1,TJ,B82,F2,G1

【全文】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 化建设的战略意义,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 繁荣。我们要深刻理解并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充分利用山西文化资源 丰富的优势,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推动山西文化产业的繁 荣,促进山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一、进一步明确对文化产业的认识$$ 所谓文化产业,就是以文化为主要资源,通过生产经营和市场运作赢 利,为消费者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文化力量的 企业和行业的总称。从传统的分工协作和行业划分的角度,可以把文化产 业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文化产品制造业,包括书报刊印刷业,音像、影像 制品制造业、工艺美术品制造业,文化娱乐用品的制造业等;第二类是文 化产品发行零售业,包括工艺美术品、图书报刊、文化用品、影视产品的批 发零售业;第三类是文化服务业,包括娱乐服务业,艺术创作和表演业,大 众传媒业,图书和电子出版业,教育培训业,以及其它中介、咨询、展览业 等。总之,现代文化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群”,它的主体归属于 第三产业,最富有现代意义,与高新科技尤其数字技术发展紧密结合在一 起,影响和改变着传统文化的面貌。$$ 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看,发展文化产业意义重大。首先, 它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必然会日益增强,这就 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积极进行文化建设。其次,发展文 化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文化产业是建立 在中国独有的文化资源基础上的产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有着自己的优 势。文化产业是“新经济”的骨干产业,与高新科技紧密相连,又可以容纳 大量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可以相信,文化产业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 济的支柱产业和最重要的增长点。其三,发展文化产业是应对加入WTO 挑战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加入WTO后文化建设与经 济建设一样,既迎来了大好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中华文化如何永葆其 生命力和吸引力,发挥其创造力和影响力,昂首阔步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市 场竞争,这是必须作出回答的一个大问题。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 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跨国文化产业集团 的影响和渗透越来越强;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在文化产品开发和传播中的 应用更加深入和广泛。我国加入WTO,扩大文化市场的准入范围,允许国 外文化资本和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进入,都已经成为事实。对此我们不能漠 然视之,不能无所作为,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转变观念,迅速行动,把 自己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把自己的文化产品做多做好,把自己的文化服 务做优做全,以此来应对外来资本和外来产品的冲击,抵制西方文化的负 面影响,使我们在激烈竞争中争得主动和有利的地位。$$ 二、山西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 我们认为,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决不应盲目地随波逐流,也不要简 单地模仿照搬,而应立足于本省实际,在对山西的历史与现状、优势与劣 势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思路。 山西地处内陆,既不沿海,也不“靠边”,地理位置相对闭塞;山西水资源匮 乏,人均占有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6;山西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工业 “三废”污染严重威胁生存环境;山西拥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但随 着这些资源的不断挖掘和消耗,能源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已使不少地方 面临“地下产业”疲软的窘境;山西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偏“重”、产品附加值 偏低,经济发展仍处于欠发达的水平。与沿海发达省份比较,山西的第一、 二产业无论自然条件、发展现状还是发展前景都不具有优势。$$ 但山西也有自己独特的条件。山西是华夏文明发祥地,具有悠久深厚 的历史文化底蕴,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达119处之多,居全国之首。 具体地讲,山西文化资源的分布,贯穿古今,纵横南北,门类繁多,品种齐 全。从地域划分,北有以大同北魏都城、云冈石窟、五台山、应县木塔等为 代表的晋北民族交融和佛教古建筑文化区;南有以临汾尧庙与尧陵、洪洞 大槐树、壶口瀑布、运城盐池、永济舜帝遗址、禹都安邑、黄河禹门口、大禹 渡等为代表的晋南黄河根祖文化区;中有以平遥古城、祁县乔家大院、灵 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榆次常家庄园等为代表的晋中晋商文化区。从 时代划分,有反映神话传说的赵城女娲陵、长子发鸠山、高平炎帝陵等;有 反映古人类活动的吉县柿子滩,襄汾丁村、陶寺等遗址;有反映古代社会 官宦文人事迹的介休绵山、夏县司马光墓、闻喜裴氏村、代县杨家祠堂、太 原傅山故居、阳城皇城相府等;有反映抗日战争历史的灵丘平型关、武乡 八路军总部旧址、黎城黄崖洞、左权县左权将军墓等;有反映解放战争时 期英烈风范的文水刘胡兰陵园、寿阳尹灵芝陵园、 太原牛驼寨烈士陵园等;有反映新中国艰苦奋斗 历程的昔阳大寨、平顺西沟、潞安石圪节、太钢渣 山公园等。从门类划分,有文学艺术类文化,包括 “山药蛋”派小说、河曲“二人台”、永乐宫壁画、晋 祠宋代侍女雕塑、太原碑林公园等;有景观类文 化,包括浑源北岳恒山、沁源灵空山、宁武芦芽山、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阳城蟒河等;有民俗类文化, 包括晋中系列民俗博物馆、临汾平阳版画博物馆、 孝义皮影博物馆等;有建筑类文化,包括五台山南 禅寺、佛光寺,晋祠圣母殿、鱼沼飞梁,万荣飞云 楼,浑源悬空寺,洪洞广胜寺等……总之,山西辽 阔的大地上,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遗迹和景点星 罗棋布,像一颗颗明珠熠熠生辉。它们不仅作为珍 贵的历史遗产显示出精神和文化价值,而且作为 文化产业的珍稀资源,具有前景极其广阔的开发 价值和经济价值。$$ 山西除了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外,还具备发展 文化产业的基础。山西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文艺创 作队伍,多年来小说创作、黄河歌舞、群众文艺、书 画摄影等硕果累累,在全国颇有影响;山西旅游业 迅速攀升,至2001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已超过100 亿元,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山西文化设施建设有明显进展,首届平遥国际摄 影节的成功举办、大型历史文化展览《华夏文明看 山西》的隆重展出、投资3亿元的山西省博物馆的 破土动工,都显示了各级政府和民间投资文化产 业的高涨热情。$$ 综合比较上述的劣势和优势,就能清楚地发 现:山西除了需要按照现代化的要求改造提升原 有的传统产业之外,更迫切需要避短扬长,除弊兴 利,建立与省情适应的、与国际接轨的、符合市场 需要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全新的支柱产业,这就 是文化产业。$$ 三、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完善文 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 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目前,随着国家把文化 产业正式列入发展计划,以及一系列文化产业政 策的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必然之势。 山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必 备条件,但从我省文化产业的现状来看,仍处在起 步阶段和较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认准方 向,坚定信心,奋起直追,才能逐步缩小与发达省 区的差距,实现后来者居上。$$ 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展 文化产业必须破除旧传统、旧习惯的束缚,不能 再陷于固有的小圈子里打转转,满足于修修补 补、小打小闹,而要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 精神,在立足本省实际的基础上提出山西文化产 业的发展战略,敢于和善于寻求新途径,在更高 层次、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开创文化产业发展 的新局面。$$ 其次,要抓紧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化,变关注 为积极介入,变议论为具体策划。当前的关键是 要在文化产业方面抓住几个重点规划项目,出一 批有质量的成果,整合和激活我们的文化资源, 积极寻求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最佳途径和 方式。在宣传文化系统内部,我们应该加快文化 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探索文化企事业单位的重 组和改造、文化市场管理体系的构建、文化产品 生产和经营机制的健全等方面的新路子。尤其要 在新闻、出版、影视、广播集团化改革上取得明 显成效,力争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山西特色和较 大规模、较强竞争能力的若干文化产业实体。$$ 再次,要把旅游业放到突出的位置上,运用 文化产业的全新理念审视和发展旅游业。山西旅 游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卖点”就 是它的文化背景。只有当我们越来越注重挖掘旅 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时,山西的旅游业才能逐步趋 向成熟。因此,以文化品牌提升旅游层次,以旅 游项目展示文化意蕴,应成为实施旅游开发工程 的一个主导思想。在确立这一主导思想的前提下, 可以采取以下具体对策:第一,人们常说五千年 文明看山西,主要是指华夏文明的起源在山西晋 南,即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的“五帝”特 别是尧舜,主要在晋南一带活动。这是山西发展 旅游业的一张最大王牌。我们应当做好文化旅游 产品的加工和整合,以提高其品位和价值,把山西 全境设计成为一个包容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公 园”,一个展示中华地上文物精华的“全景博物馆”。 第二,山西旅游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主体,应着重从 文化的层面上对旅游资源进行提炼,充分发掘人文 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自然旅游资源的文化意蕴和 社会旅游资源的文化情趣。山西各地的旅游景点异 彩纷呈、各具特点,但都可以向“文化”靠拢,保持 总体风格的一致性、相关内容的系列性和彼此之 间的互补性。第三,发展文化旅游,除了应拥有文 化资源之外,还离不开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山 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旅游业的发展往往 受到缺乏资金的制约和困扰。因此,我们要寻求多 种解决途径,比如依靠政府、企业、个人、外资共同 投资兴办文化旅游项目,像介休绵山那样借助民 营经济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以及建立各类文化旅 游发展基金等。此外,针对山西旅游业的实际,还 需要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开发景点和保护文 物,加强文化旅游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一批与国际接轨的星级酒店及网上预订系统,培 养和造就一支文化旅游的策划、开发、经营、管理 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坚实的步伐向旅游大省和 文化强省迈进。$$ $T(转自《求是》2003年第五期)$E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