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诗文>报纸>  说诗二则

说诗二则

日期:2002.08.07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作者】 马斗全

【关键词】二则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全文】

秋草萋已绿$$《古诗十九首》中《东城高且长》一首,三四句为:“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对“秋草萋已绿”的诠释,有影响者大体有以下几家:$$隋树森先生《古诗十九首集释》引陈柱注释曰:“萋通作凄。秋草凄已绿,则绿意已凄。其绿不可久矣。”$$马茂元先生《古诗十九首探索》释曰:“萋,通作凄。……萋已绿,犹言绿已萋,是说在秋风摇落之中,草的绿意已凄然向尽。”$$余冠英先生《汉魏六朝诗选》释曰:“萋,盛也。萋已绿,犹言萋且绿。”$$《东城高且长》是因时序更换而感叹年华易逝,主张涤除烦忧,摆脱束缚以放情自娱。“秋草萋已绿”,隋、马二先生将“萋”释作“凄”,与全首诗意相谐,但将“萋已绿”倒置作“绿已萋”,似欠允当。这显然是诠释者为自圆其说而倒置之,恐非诗作者原意。余先生将“萋已绿”释作“萋且绿”,若单以此三字而论,自然并无不通,然联系全首来看,却与诗意相悖。大概余先生自己也觉得有悖全首之意,故又进一步释曰:“这时正是秋风初起,草木未衰,但变化即将来到的时候。”总显牵强。况诗中紧接着云“岁暮一何速”,感叹岁暮来得太快,那么“秋草”之“秋”,怎么会是秋风初起之时呢?所以上述诸诠释,均难称剀切。$$笔者前因整理《傅山全书》,曾得读傅山先生批点的《古诗十九首》。傅山先生于该处批道:“此已字非从绿字起,却是从萋字来,谓凄然罢其绿矣。”傅山先生着眼于“已”字。此“已”不是“已经”之“已”,而为动词,意即止也、罢矣。“萋已绿”,是说凄然失去了绿色,指摇落肃杀之景。这样解释此三字,无论从字义或诗意检查,均无可非议。傅山先生之见,最为确当。$$近乡情更怯$$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此诗堪称佳作。有的选本如《唐诗三百首》、《唐宋诗举要》)作李频诗,是错的。李频未在岭外任职,且其家乡为睦州寿昌(今浙江建德),从岭南归寿昌,连长江都不过,怎么会“渡汉江”呢。汉江离寿昌一千数百里,绝无“近乡”可言。宋之问久居洛阳,曾两度被贬岭南,此诗为他从岭南北归近洛阳时所作。$$《渡汉江》诗,许多选本都选入了,对于“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各注本均解释为,反映了游子将要到家时的一种忐忑心理,担心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其实,诗人“近乡情更怯”,不是担心家里发生了什么事,而有着更重要的原因。《新唐书》本传记,宋之问两次被贬岭南,第一次是“逃归洛阳”,第二次便没能回来,被皇上“赐死桂州”,那么《渡汉江》必是逃归时所作。违背皇上旨意而逃归,自然是罪上加罪,便难免提心吊胆。并且他要逃归的东都洛阳,是他的政敌仍在掌权的地方,他的那些对头知道他“逃归”,能放过他吗?“近乡情更怯”,“怯”在此处。“不敢问来人”,并不是怕听到家里的什么坏消息,而是怕被人认出,再遭不幸。所以他逃归洛阳后,不敢露面,只好“匿张仲之家”。后来的事实是,他真的再遭打击,又贬岭南,且被赐死。“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现了诗人极度惊恐的心理。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