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诗文>报纸>  汾酒文化内涵的魅力(上)

汾酒文化内涵的魅力(上)

日期:2001.03.2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作者】 李长清

【关键词】汾酒 文化 内涵 魅力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中图分类】B81,DF

【全文】

2001年3月初,记者慕久负盛名的天下第一村——山西吕梁地区汾阳杏花村深厚的汾酒文化内涵之名,前去采访,受到柳静安主任和李文刚先生热情地接待。 $$杏花仙姑酿美酒 $$相传杏花村很早以前叫杏花坞,每年初春,村里村外开着一树又一树的杏花,远远望去像天上的红云飘落人间,甚是好看。 $$杏花坞有个名叫石狄的年轻后生,常年以打猎为生。初夏的一个傍晚,在村后子夏山射猎归来的石狄,正走过杏林,忽听得一丝低微的抽泣声从杏林深处传来,他寻声过去,发现一女子依树而泣,很是悲切。心地善良的猎人忙问情由,姑娘含泪诉说了家世。才知是因家遭灾,父母遇难,孤身投亲,谁知亲戚也亡,故无处藏身,在此哭泣。石狄听后,顿生怜悯之心,劝其回村安置邻家,一切生活由石狄打点。数日后,经乡亲们说合,两人结为夫妻。 $$农谚道:“麦黄一时,杏黄一宿。”正当满树满枝的青杏透出玉黄色,即将成熟时,忽然老天爷一连下了十几天的阴雨,雨过天晴,毒花花的日头晒得本来被雨淋得胀胀的裂开了水口的黄杏“吧嗒、吧嗒”都落在地,没有一天工夫,装筐的黄杳发热发酵,眼看就要烂掉。乡亲们急得没有法子,脸上布满了愁云。 $$夜幕降临,忽然有一股异香在村中幽幽飘荡,既非花香,又不似果香,石狄闻着异香推开家门。只见媳妇笑嘻嘻舀了一碗送到丈夫跟前,石狄正饥饿之际,猛喝一口,顿觉一股甘美的汁液直透心脾。这时媳妇才说“这叫酒,不是水,是用发酵的杏子酿出来的,快请乡亲们尝尝。”众人一尝,都连声叫好,纷纷打听做法,争相仿效。从此杏花村有了酒坊,美酒也远近闻名。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瑶池的杏花仙子,因不甘效劳王母,才偷偷飘落下凡。今见乡亲们遇到困难,故用发酵的杏子酿出美酒,解了众人之急。 $$从此杏花坞一辈辈流传着杏花仙子酿酒的故事,每年到杏花开放的时节,村里总要下一场潇潇春雨,据说那是仙女们在天上思念杏花仙子的泪水。这个美丽的传说,是一个美梦,又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折射出汾酒源远流长的酿酒历史。 $$“古井亭”神井涌酒 $$汾河岸边、吕梁山脚下的杏花坞人大都以酿酒为主,世代相传。进得村来,只见酒旗高挂,酒肆林立,生意十分兴隆,其中最有名的一家酒店是“醉仙君”。有一年冬天,北风呼啸,雪花飞扬。从村外走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道,直奔“醉仙居”,店主人见他衣不蔽体,浑身发抖,没等他开口就舀了一大碗酒给他喝,那穷老道接过酒来,一口气就喝干了。喝罢,感激地点头笑了笑,抬脚便走。第二天,雪继续下个不停,路上行人很少,店主人正在家里闷坐,忽听门外有断断续续的叩门声,店主人开门望去,见一位白衣、白冠、白发、白须的“雪人”踉踉跄跄地闯了进来,仔细看,才认出正是昨天那个老道。店主人急忙将他扶进店里,吩咐老伴快去烫酒热菜。过了一会儿,酒菜端了上来,老道顾不得多说,片刻就把两大碗酒喝光了,吃罢酒菜,老道身上暖和多了,他连声道谢,起身就出门了。第三天,老道又到店里,一气喝了三大碗,店主人怕他摔倒,双手搀扶他出了店门。经过门前水井边时,老道问:“做酒就用这井里的水吗?”店主人点头说“是。”一阵冷风吹采,老道酒气上涌,不料哇地一声,将宿酒呕吐出来,不偏不斜,恰巧吐在井里。说也奇怪,从此以后,这口井里的水就变成芬芳馥郁的美酒。消息传开后,人们纷纷赶来观看,都说这是一口“神井”,方知那老道是仙人下凡。不久慕名而来买酒的人越来越多,“醉先居”古井的名气越来越大,生意越做越兴隆。几年以后,善良的店主人去世了。他的儿子好吃懒做,吝啬贪财,对来饮酒的客人十分刻薄。一天那老道又来到“醉仙居”,店主人的儿子见财神爷到,忙满脸堆笑,十分殷勤,摆出好酒好饭招待。老道问他生意做得如何?店主人的儿子却叹气说:“生意虽好,井水能变酒,可没有酒糟喂牲畜。”老道一听,觉得这少年也太贪心了,十分生气,不顾他的挽留,转身就走。当他走出店门,路过井边时,用袖轻轻一拂,店主人的儿子见井里冒出一股白气,待他又打起井水来时,不再是酒,却又变成水了,店主人的儿子正在纳闷,抬头看见老道留诗一首:“天高不算高,人心高一梢,井水当酒卖,还嫌没酒糟!”店主人的儿子自知好吃懒做,生活不下去,只好动手亲自做酒。说也奇怪,用这井里的水做出的酒,别具风格,又变得香绵可口了。传说中的那口“神井”至今犹在,解放前造酒用水均从此井提取。明末清初爱国诗人兼医学家傅山先生亲笔题书:“得造花香”,意思是说,杏花村存有得天独厚的酿酒条件,用“神井”里的水,经过人工精心酿制出来的酒,就像花儿那样的香。古井亭“神井”作证,又一次演绎着汾酒悠久的酿酒史。 $$汾酒独特的神韵 $$在杏花村,我品尝了“汾酒”,清香纯正,入口绵,然后甜,饮后余香,她像淡装素裹、不施粉黛、纯朴自然的少女,如杏花般的美,淡淡的香,色、香、味三绝,虽不鲜亮独目,却美得叫人心醉。 $$我品尝了“玫瑰汾酒”,这是在汾酒中加了野生玫瑰花酿成的,被誉为“女士最佳饮品”,这种酒由内而外散发着玫瑰花的香味,色清亮,回味长,香气浓,饮后令人身心爽快,周身芬芳。 $$我品尝了“白玉汾酒”,这是在汾酒中加紫肉桂(桂元)、砂仁、名贵中药,有治疗胃寒、消食、健脾、身冷之功效,且有养胃的作用。 $$我品尝了“竹叶青酒”,这是以汾酒为基酒,古代只外加“竹叶”一味药,后经傅山先生多次研究加配木香、公丁香、零陵香、砂仁、栀子等13种中药和冰糖浸泡而成。酒液金黄、芳香纯厚,具有调和腑脏、疏气养血、下火祛痰,解毒利尿、润肝健脾之功效,是被国家认定的白酒中的保健酒。据介绍,在我国港澳台地区、东南亚、欧美大陆,汾酒、竹叶青酒成为世界人民友谊的使者,感情的纽带,为和平、为发展、为团结尽吐芬芳,为祖国争得荣誉,为经济繁荣建功立业。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赞叹:“汾酒世所珍,芳香扑鼻闻,水纯工艺巧,争说杏花村。” $$汾酒悠久的酿造史 $$步入杏花村汾酒酒史馆,历史酒器陈列室,俨然进入一座古城,不同时代酒器酒具常常带有不同时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烙印,也体现着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与情趣。汾酒有史料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南北朝时期,那时酒肆增多,促进了酿造业的发展,酒业的竞争也迫使酿造工业不断推进,杏花村此时改进过滤技艺由浊酒变清酒,又被称为“汾清”,由此汾清闻名于北齐,据《北齐书》载,“北齐皇帝高湛用汾清酒作为珍贵礼品向兄弟和侄儿赠送,可见当时汾酒已成为不可多得的贡酒,造就了汾酒史上的首次成名。而杏花村汾酒的酿酒史还可上推至商周时期,《文物》杂志1989年第4期载:“杏花村遗址的堆积开成经历了8个阶段,其中第四段出现了尊瓮、壶、粗柄豆类酒具、酒器,壶、尊均为古代酒器,说明杏花村在商周时代(公元前5世纪)就已开始造酒了。我们可以说杏花村的汾酒酿酒史已有2000年了。 $$初唐盛世,杏花村酒肆增加到72家,“汾白酒”已被朝廷列为贡品。汾州杏花村在唐代是由军事中心太原通往皇城古都西安的途经要驿,因而文武百官,文人墨客来杏花村访酒饮酒者甚多。酒仙、诗仙李白,酒圣、诗圣杜甫来杏茶村访酒作诗,陈子昂、韦应物及崔颢等大诗人都曾来此访酒作诗。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更是千古绝唱,形成了与当时文学艺术发展高峰并驾齐驱的汾酒文化,此时杏花村人在汾清的基础上创造了第一家蒸馏白酒,从此醪酒分界,这也标志着汾酒在历史上的第二次成名。从秦汉到盛唐,酒具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代代承袭发展,转向更替。北齐和盛唐时汾酒的两次成名让人悟到中华酒文化最富有魅力之处不仅是它的古老悠久,而且更在于它那顽强的生命力和传承不绝的延续性及其再生能力。 $$时至清代,中国与外国政治、经济交往频繁,酒业自然兴旺,尤其是在康乾盛世,杏花村的汾酒坊达到120家之多,汾酒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西欧等国外市场。1881年乡绅王协卿和“酒香翁”杨德龄创立了“宝泉益”酒坊和晋裕汾酒公司,以盛产“老白汾”而闻名于世。1915年“宝泉益”兼并“德厚成”和“崇盛永”酒坊而易名为“义泉涌”,是年,杏药村“义泉涌”酒坊酿造技术炉火纯青,所产老白汾酒一举夺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最高奖甲级金质大奖章,为国货吐了一口不平之气,老白汾酒誉驰中外,名震四海,成为世界名牌。这便是汾酒的第三次成名。 $$1948年6月汾阳解放后,人民政府以8000元的价格购买原晋裕公司全部资产,成立了“国营杏花村汾酒厂”。9月,第一批汾酒送至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餐桌上。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