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医学>报纸>  基层百姓健康的守护人

基层百姓健康的守护人

日期:2013.06.24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副篇名】记麦积区虎头村博爱卫生室乡村医生

【作者】 胡碧波

【关键词】基层 百姓 健康 守护人 虎头 博爱 卫生室 乡村 医生 傅青主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附注】文章在本报:第10版(晚报十版)

【中图分类】R8,K9,D0,R1,Q98

【全文】

蒲月伯阳,花红柳绿,瓜果飘香。

6月18日,当我们轻轻吹开缕缕雾霭,走进浓荫笼罩的麦积区伯阳镇虎头村,在这座依渭河南岸虎头山南部山脚而居的古村落,有一所延续了半个世纪的卫生站,映入我们的眼帘――虎头村博爱卫生室。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一进虎头村博爱卫生室,墙壁上的文字让人想起了药王孙思邈。闫昌畅是卫生室的乡村医生,虽没有孙思邈的聪明过人及精湛医术,但同样有着“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1986年,中学毕业后的闫昌畅,因喜欢医生这个救死扶伤的职业,他毅然上了一所卫校,一上就是四年,在校期间,他勤奋好学,除了学校开设的课程外,还搜寻了大量的医药古书,一头扎进去苦苦研读,探索医药的真谛!他反复研读了几十册古代医药书籍《黄帝内经》、《医学三字经》、《灵素节要》、《医学丛书》、《傅青主女科》、《医方捷径》、《本草纲目》等,慢慢的明白了一些医理和药理。199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村里,在村卫生室干起了不起眼的乡村医生。他的经历,和当地许多赤脚医生大体相同,只是随着时间流逝,有不少赤脚医生转行了,而他从未改行,一干就是20余年。

“从没想着当医生挣钱,因为爱这个职业。你想想,村里人纷纷外出务工,当医生不划算了,打零工一天也100多元。我们开一个方子才两毛钱,太不划算了,但我们依旧挺着,坚守着老一辈留下来的摊子,不要让村里人失望。”闫昌畅一边给病人抓药,一边倾述着他内心隐藏多年的委屈。

有人说,乡村医生,在广大农村是人们尊敬的职业,他们夜半出诊披星戴月,防病治病田间地头,他们的形象深刻而温暖地印在村民心中。但这些乡村医生却无奈地坚守着,默默地奉献着。

虎头村博爱卫生室现有医生8人,马瑞强是卫生室现任所长,他继承了父业。他的父亲马彦平,是这所有着58年历史的卫生室的见证者。马瑞强告诉记者,老一辈乡村医生留下来的传统很好,他们8个人和和气气地行医。目前虽然欠账多,半年没有发工资,连取药都没钱了,但他们很乐观,有病人治疗,没病人时,干农活。他深深懂得,在上学时,老师上的第一堂课,老师说,医生不是生财之道,而是济世之道,若误认为生财之道的话,乘早回家,干别的去。

多年来,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村里的病人需要,他们总是随叫随到,有时还得去周边的村子。卫生室每天晚上有值班的医生,药房也有值班的人。他们扎根乡村送医送药,为农村医疗事业做出了贡献,是基层百姓健康的守护人。1999年、2012年卫生部及省卫生厅领导来虎头村考察,这是全省自1955年建站以来,唯一没有解体的乡村卫生站。马瑞强拿出一个保存完好的牌子让记者看,牌子上显赫的红色大字“虎头大队革委会贫下中农管理合作医疗站”字样,格外醒目。

卫生室老医生马彦平回忆道,1955年开始建卫生站,自筹资金,借钱建站。到了1963年,生产队划了卫生室,他们7个人每人集资建设,卫生站一直自负盈亏。他们总是想,虎头人,吃的虎头水,走的虎头路,亏点也没啥。1982年卫生站逐渐分开,1987年,他们其中5个集体承包了卫生站。他说,农村医生,文化水平低,技术薄弱,偶尔病人不满意,但看病、取药,他们始终没有发生过误差,能对得起本村的每一个农户。病人若在大药房或医院买的药,来到卫生室打吊针、注射,他们从没收取任何费用。为此,复兴村、保安村及南山片的村庄病人慕名而来看病。

乡村医生的日常生活并不轻松,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随时准备着。马彦平说,卫生站早期的老医生杨春和,在上世纪70年代,获过全省劳模;闫金牛老医生,在上世纪90年代,还得过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上世纪70年代,他们在石门一带采药,还自己种植草药。

在卫生室打吊针的刘登学老人告诉记者:“这些娃娃对老人值钱得很,非常关心,服务周到。”

一个没有编制、没有工资、没有任何福利的乡村医生。像马彦平、闫昌畅、马瑞强等8人,仍旧在虎头村博爱卫生室里坚守,只是不知道还能坚守多久。

麦积区伯阳镇虎头村博爱卫生室,是全省自1955年建站以来,唯一没有解体的乡村卫生站。这里的乡村医生,一没有编制,二没有工资,三没有任何福利,他们夜半出诊披星戴月,防病治病田间地头,多年来,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村里的病人需要,他们总是随叫随到,他们扎根乡村送医送药,为农村医疗事业做出了贡献,这些基层百姓健康的守护人,不知道还能坚守多久。

闫昌畅,守着老一辈留下来的摊子,不让村里人失望。

村民手划伤了,他们一样无微不至地贴上创可贴。

马瑞强展示保存完好的“医疗站”牌子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