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书画>报纸>  赵望进的隶书艺术

赵望进的隶书艺术

日期:2012.08.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关键词】隶书 艺术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附注】文章在本报:第11版(书画)

【中图分类】J9

【全文】

一真

我和望进认识较早。当“文革”中将古字画当作“四旧”被扫除时,他却守着传统,独自在单身宿舍里挥毫练字。厚厚一沓报纸挂在墙上,照着字帖,写完一张撕去,再写一张,直到大汗淋漓,写完为止。此情此景深深感动了我。现在两个人拽着一张宣纸,他仍能悬空作草,“满壁纵横千万字”,当年练就的功夫犹在。我敢说,如果谁能举办一次“壁写”书法大赛,他定能名列前茅。大约在1970年,他写了“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条幅赠我,我知道这是暗示我勿骄勿躁,夹紧尾巴。他不好意思说,也不善于说。他只是告我,现在写字宣纸不好找,装裱就更难,整个太原市懂得此行的仅有两人,还只能偷偷地裱。尽管那时我对书法一窍不通,但他那神采飞扬的草书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时空流转,不觉我已七十,他也六十四了,从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主席位子上退下来好几年了,可他写字的历史却有五十多年之久。不用说,他真行草篆隶诸体皆能。前几年他曾出版过一本实用性很强的《赵望进书新编五体五联》,受到广泛关注。但他最擅长的还是独具风格、颇有影响的隶书。

自汉以降,隶书沉寂了一千五百多年。由于考据学、文字学、金石学的兴起,自清乾嘉始,出现了篆隶的复兴。近二十多年,随着书法艺术的迅猛发展,篆隶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当今书坛的热点是简牍式、摩崖式、砖文式等非规整式隶书,它们以苍茫、荒率、生拙、随意令人神往。而对汉碑端庄一路隶书的涉及者越来越少。但望进不追时风,不改初衷,始终是此路的虔诚追求者。无论谁说他太传统、太保守、太陈旧,不思进取,他均无动于衷,我行我素。书法具有“双重性格”,即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无论怎样强调书法要从实用走向观赏,但它的实用性是不可能完全摆脱的。端庄一路的隶书,恰恰具有这方面的功能。一方面它可以让人欣赏,从中获得大气磅礴、浑厚凝重的美感,另一方面又可以写牌匾、楹联、碑文、片头、题词等,便于供人识读,在识读的同时又能使人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书法的实用性在大力摆脱的同时,又得到了充分张扬。全国各大旅游景点皆有文人、书家的墨迹就是一例。这种二律背反是好事不是坏事。古代的书法就是在实用中发展起来的,当代书法仍可在实用中求得发展。书法还有一个雅俗共赏的问题。书法创作是自由的,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可以创作为少数人看得懂的作品,也可以创作谁也看不懂的不解之谜,更可以创作既为少数人所钟爱又为多数人所喜闻乐见的作品。所谓俗,不是低俗的俗,更不是庸俗的俗,而是符合大众审美趣味、审美习惯的俗,即大雅大俗。端庄一路的隶书恰恰又具有这方面的功能。如此说来,望进的执著就不难理解了。

将隶书写成端庄,或者说写成方正、平正、规正并不难,只要反复临帖,有一定悟性,用不了多长时间即可达到。难的是在端庄中见潇洒、见灵性、见变化,正而不板,正而不死。望进正是比较出色地处理了这二者的关系。这恰是他隶书的闪光之处。赵望进隶书的最大特点是将篆意融合在其中。隶书本来是从篆书演变而来,后来大部分隶书脱去篆书的痕迹成了“典型隶书”,也有的仍保留篆意。清代邓石如有意引篆入隶,引隶入篆,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望进继承古代篆隶结合的传统,并在新的语境中赋予了新的意味。正如陈振濂先生说:“写隶书,最好能通一点篆书,熔篆隶于一炉。”周俊杰先生在他的隶书中掺以大篆笔法,望进则引小篆入隶。一是借用小篆笔法,逆入平出,少作提按,基本等距离分割,笔画大体一般粗细;淡化波磔,不事张扬;变汉隶的方扁为修长,上紧下松,上实下虚,以求空灵和舒畅。二是进行篆隶组合。如带竖心的字,竖心写篆法,旁边写隶法,谓左右组合。带有草字头、竹字头的字,上部写篆法,下部写隶法,谓上下组合。还有的将左旁写隶法,右旁写篆法,上部写隶法,下部写篆法,也是一种左右组合、上下组合。三是有的字干脆用篆字替代。如他1983年写的“思理为妙,神与物游”隶书轴,其中“思、与、物、游”四字,全为篆字。1998年写的“上善若水”隶书轴,“善、若”二字全为篆字,谓通篇组合,显得协调自然,毫无生硬之感。还有某些点画随机作篆法处理。这种无规则的组合,不加思索,信手拈来,妙趣横生。这不仅显示了他对小篆的精通程度,而且也是他长期创作经验积累的结果。熟能生巧,巧可通神也。孙其峰老人是简隶,张海先生是草隶,望进先生能不能说是篆隶呢?

不能忽视的是,他也将行草笔意糅入隶中。傅山主张写草要通篆隶,当今不少人讲究行草书要有篆隶笔意,篆隶书要有行草笔意,二者互相渗透,互相依存。对此,望进有他的独到之处。除结体掺以篆籀笔法与结体外,以行草笔意运之,含蓄多变。一是将一些隶书偏旁作行草书状,最常见的是左旁的三点水、底部的四点,用笔疾速,一描而过,给人以轻松之感。二是遇到几个并列的横画时,往往快捷而下,单丝映带。三是有的字完全用草书替代,如“上、下”二字,在他成熟的作品中,均为大草状。特别是有些字,将行草笔意巧妙地融入点画之中,很难区分哪些是隶法,哪些是草法。典型的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隶书斗方,“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隶书联。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融合,没有痕迹的融合。多种书体的互相融合,多种笔法的互相融合,是书法艺术发展的规律。谁能自觉地把握这个规律,并付之于长期、艰苦的实践中,谁必获得成功。四年前,在晋祠召开的关于他的书法艺术研讨会上,我建议他也写点简牍式隶书,写点非规则隶书,沃兴华先生编著的《秦汉简牍帛书》两卷本已经出版,好好看看,不要老是一个路数。年轻人还不好意思这么讲。他当时未置可否。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没有如此做,不用说是不愿意。江山易改,秉性难易。他就是这个性情。他的性情和他端庄式的隶书是对应的。他的端庄式的风格,就是他自己,就是他的文化、他的人品、他的智慧、他的处世原则。风格即人,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人选择书法,书法也选择人。不是你想怎么写就写得了的。我写颜体一学很快就会,写欧、赵就感觉很难。既然端庄隶书选择了他,就愿他继续沿着这个路子走好!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