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武学>报纸>  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建历史文化名村

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建历史文化名村

日期:2010.07.01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副篇名】古交市武家庄文化古迹简介

【关键词】发掘 物质 文化遗产 创建 历史文化 古交市 家庄 文化 古迹 简介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附注】文章在本报:第16版(一方水土)

【中图分类】G3,K85,DF,G8

【全文】

狐家堡狐突故里,东门始建于春秋历代维修

东门连接七郎庙正殿现状,戏台、鼓楼均毁

编者按 武家庄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村,文物古迹以及人文景观众多,不仅有傲视千秋的古建筑,古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人才辈出,有许多名流千古的历史名人,可谓人杰地灵。镌刻着武家庄文明的深邃璀璨,积淀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武家庄有着发掘历史文化的优势,有着可供开发旅游的资源。下面我们撷取武家庄历史文化古迹部分,以飨读者。

建村溯源

狐突故里狐家堡——乃现在的武家庄,是夏商遗址,西周至北魏前称“狐地或狐家堡”,北魏改筑成“马栏城”,与“狐家堡”并称。“马栏城”属政府行为,为官方称谓;“狐家堡”为百姓称谓。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至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龙山县,为龙山县县治所在地。百年后,竞争过交城县县治所在地,改筑“卧虎城”与却波村(今交城县)新筑“卧牛城”对抗竞争,竞争失败,仍称“狐家堡”,明代改称狐家庄。明末将狐家堡改为武家堡,也称“庄立”。南门楼在大明嘉靖年间修缮时,上方镶有一块扇形《尚义堡》的石匾,当时堡内有知县以上的官宦多人,加之堡内社会秩序优良,人民安居乐业,官府赐给该堡《尚义堡》之匾。意思是该庄是书香村堡,官宦之乡,居民品质高尚。此匾相当于现在政府授予“精神文明村”匾相同之义。进入清初改称武家庄。

武家庄遗址

(武家庄村西北约2000米夏商遗址)位于屯兰河北岸坡地上(西窑上),残存面积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0.4米,采集有夹砂灰陶绳纹鬲和绳纹蛋形三足瓮等残片。

2008年12月17日,山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太原工作队的考古专家一行十人来村考古普查时,在西窑上遗址处见到两块陶片,专家认为此陶片系二至三千年之间的残块,足证武家庄村历史悠久。

崖窑遗址

村西北有一条深沟叫水饮沟,崖窑遗址在沟的中腰部。它前临悬崖峭壁,背靠高山峻岭,地势险要,乡民俗称“崖窑”,崖窑是由许多窑洞组成,开掘在相连的三个山头的坡面上。崖窑分几层,现在可以窥见上层有九个窑洞,三个山头共有27孔窑洞,三层在八十余孔窑洞,长度约150米。据传说有的洞还可以从原梅家沟旧村出去挑水吃,还有的能与武家庄村里的地道连通。现在地洞走向、深度大小有待进一步考证。崖窑内弯曲,不等还有抹灰的房舍、灶台、石磨、碾子纵横交错,互相联通。各个洞室大小不一,高一般两米左右、宽五米、平顶、呈梯方型制。窑壁有近似汉代工具切削的痕迹,今查此窑史无记载,但依据民国年间绘制的一幅交城县地图和调查表明,在古交地区所知的236个村沟峁地名中仅得于放牧的就达50余处,占到总数的20%。毋庸置疑,“屯兰、马兰”二名,俱因“桐马官”而得名。西汉初、汉帝即于晋阳置马官,武帝刘彻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马官为桐马官。考汉代马厩育马万匹,卫青征服匈奴,专程买马与太原。可想古交当时牧苑只大,全境之马及牧员均为马官统辖,马街分置与马栏城,马栏城故址在今武家庄一带,武家庄有一地名叫马道立,据传是过去骑兵驯马射箭的地方。该崖窑始建筑应不晚于汉朝。叙述中的地道,均离地面6-10米左右,据武氏家谱中所叙“筑城凿池,以防乱年饥荒”这也是历史的见证。崖窑为古交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城门楼

东城门楼座楼落在正街东端,台基长宽各为10米,座西朝东,下为石条券门洞,分里中外三部分,里洞宽2.9米原高约有6米(现高3.3米)中洞用五个单孔沙条石合并而成有1.4米宽,宽2.6米。中洞内侧上部嵌一门管杉,城门轴孔用2厘米厚铁板固定在门管杉上,铁轴孔内径13厘米,中洞外侧顶部嵌有一块扇形石,上有“狐家堡”三个字,年代不详。外洞南北两侧有砖券耳洞,耳洞宽1.5米,高2米,深2米,耳洞为天井,置木梯供上下城墙平台用,平台南侧建有钟楼一座,北侧建鼓楼一座,中为关公殿。关公殿面阔三间,内塑“关公像”,例外还有好多铜佛像,大的50厘米,小的30厘米均在民国初丢失。旁边立有“狐皇后碑铭”一通和数通公德碑。紧连东门耳洞为两眼石窑为老善爷住。

出了东门约20米处有戏台一座,也是出入东门的必由之路,台上演戏台下行人,1950年后只能小孩爬行到后来逐建拆除,有遗址。连接东门北侧城墙上自然生长一颗大榆树,(白二谷来窑处)四个大人才能勉强抱住,树令在三百年左右,1954年采用活树解板分段方案分解了老树,当时供给国家使用称道板。

古城墙遗址

武家庄是古交最古老的城堡,也是古交市现存基本完好的唯一一座城堡。鸟瞰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城堡,形如卧虎城。坐北朝南一面依山,三面环水。前临屯兰河,东西两侧有东沟水,西沟水,城堡周长一公里多,如今荒颓了的夯土残墙,两个烽火台依然分布在主靠山两侧,实属历史遗留文化,却鲜为人知。

东西两侧城墙:城墙宽约7米,高6米,外侧均为石墙,内侧为土,大部分城墙土早被挖土毁坏,少部分在1982年村修理石坝时拆除(白树何院东墙为原东门连体城墙)。

南城墙为二层石墙,石墙外挖有城壕,壕宽5米,深4米,墙高3米,石墙内侧为土(武三毛院内还遗留一截石城墙。今日城壕已建成大马路,城墙上也建起了民房 (但今还称城壕)。

北城墙,因城依山而筑,北宜围绕北部建筑而筑城墙,故依山东西两侧山棱而筑(人字形)将山体正老坡也围在城中,城墙宽3米,高5米,底部4米为土城墙,土取于山后红胶泥,城墙上部一米为砂石片(今还遗有一部分)防止雨淋。烽火台两处每个宽3米,高6米,今在其四周进行了石料加固。

城堡街道分布,街道宽阔平坦笔直,规划为四大街、八道巷、西街、正街各宽3.6米,南街宽2.6米,东关街宽2.4米,正街和东关街各长200余米,南街长约180米。

石佛堂

原石佛堂娘娘庙座落在武家庄村东约500米处的桑尖坪北坡脚下,始建于北魏(附原照)。有早期人工开凿的一处高3米。宽5米,深4米的石雕建筑物(古称一块石头建下的庙),石质腻法,纹如肌理,,雕刻粗糙。当地称之为“石佛堂”,堂内雕有一佛九菩萨,头部全毁,余尚完好。从神像服饰衣纹来看,雕刻手法粗犷刚劲,就其风格来看,是北魏时期的雕刻物。原有山门,正殿、钟鼓楼、观礼台。台前院边还有两颗粗大的酸枣树,正殿对面有戏台一座,可惜在马兰矿建设中被炸毁。代代流传的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为花儿会,会期三天,唱戏助兴,但因庙毁演出中断,但一直至今还有人在遗址上祭祀。

2006年春天,村中的高龄老人看到群众到石佛堂旧址上祭祀很不方便,自发地组织起十余人倡导重新修建石佛堂庙,并举荐武金海为经理,工作人员有李海魁、武效忠等人。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筹划于当年6月奠基动工,正殿的一期工程年内基本完工,石佛堂也建成。2007年春,经理武金海不幸辞世。又推荐李海奎为经理。开始修建东西厢房和耳房、看台、坝堰和台阶,此为二期工程。大殿建筑宏伟,雕塑可观,雕梁画栋,壁画美观大方,引人瞩目。2007年3月20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晋剧助兴,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一片欢声笑语,给节目增添了光彩。

2008年春,在党支部、居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召开各种座谈协商会到处筹集资金,在马兰矿、马兰矿选煤厂和企业家武海明的大力支助下第三期工程开工,建有戏台、钟楼、鼓楼山门、大门、照壁,这一宏大的建筑,经过一年的建设基本完工。但扫尾工作还得下一年进行。同时进行了美化和绿化。

预计还有第四期工程,就是戏台院内的东西房的建设工作,拟东西房各建10间,用于解决住宿、办公、游览室等活动。此工程全部竣工后,也是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新建石佛堂洞采取原石佛堂洞的样式建置,雄伟壮观。佛阁内供祀有:正面、释迦牟尼佛;东位:东方琉璃药师佛;西位: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商唐寺

据传,在大城沟内的商洼塔曾建有一寺叫“商唐寺”(商代建筑,唐代维修扩建),寺内住一僧人。有一天,来了一个江洋大盗,把僧人杀死,冒充僧人住在寺内,经常出来打劫过路客。某日,一个武艺高强的过路客经过时,将假僧人打跑。过路客发现由于寺庙建在森林深处,不易发现,所以路人易被劫杀。于是他一把火将寺焚毁。在20世纪40年代曾有人见过寺庙铸钟。此寺应再进一步考证。

闷楼和西门

闷楼座落在通往西门的街北冯湖的旧院内东南角,现在的大门处。整个闷楼为砖结构,楼式4层,高约30米,正方形、冯湖在20世纪70年代拆除改建它用。西门建筑毁于明朝期间,式样小于东门。

西街市楼

建在西头街中间的市楼一座,据传是唐建筑楼高20米,楼基长10米,宽8米,下层为石条根基,砖券洞,门洞东侧中部为转券小洞,洞宽0.93米,高1.6米,洞内筑天井,内置大梯供上下楼平台之用。上为木结构建筑二层,均系插肥垛斗,兰砖砌墙。二层与三层之间用木板隔置,上下楼均为木梯,四角挂风铃,二层供真武爷塑像,三层为药王爷塑像。建筑雄伟壮观,是城堡中最高大,壮美,亮丽的一景。20世纪50年代末,贫穷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