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研究与其他>报纸>  鲐背老人刘江的“勤快”生活

鲐背老人刘江的“勤快”生活

日期:2011.03.04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关键词】老人 刘江 勤快 生活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附注】文章在本报:第C4版(文娱空间)

【中图分类】Q94,C91

【全文】

编剧本、写戏评、练书法,500多万字的心血集结成集;练气功、舞太极、动筋骨,90多岁的老人身康体健——

首先,请算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出生于一战结束那年也就是1918年的人今年高寿啊?眼眸一转,你会惊叹:“哦,老人家93岁高龄啦!”是啊,无论是谁,初见刘江老人,都会惊叹,除了让人心生艳羡的年龄和老人那份已然穿越近一个世纪的时光、挥挥手与无数历史风尘擦肩的气度,还有纵然白发如雪、皱纹如刻,但仍身姿挺拔、心态康健的生活状态;尤其是眼见老人脚蹬造型颇酷的白色运动鞋,矫健而轻快地从一楼拾阶而上,走进自己位于二楼的书房,最初的这份惊叹转眼就要放大成惊讶了。

2011年2月15日,立春后的第十一天,老人的书房在午后的阳光下散发着一种宁静而“凌乱”的气息——一进门的长条茶几上堆满了写好的书法作品,尚未装裱;整面墙大小的书柜里面摆满了书籍;宽大的书案上堆放着书籍和杂志,中间还层叠着一些纸张,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黑笔写的,间或夹杂着红色的字迹,写的是什么?直到记者将要离开,老人才将谜底揭晓。这份“凌乱”虽然不符合老人的年龄,但却极其符合他“老新闻人”这个相随一生的职业身份,符合老人勤勉善思、不辍笔墨的宝贵习惯。

说起老人这个“老新闻人”的身份,又要从一串数字说起,1937年刘老还是个19岁的小伙子,正是那一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追随着革命的脚步,他当过太行《新华日报》记者,做过通联科科长和编辑部部长,从一名一个大字不识的普通劳动者一步步开始了自己漫长的新闻人生。而在这之前,1935年,他在县城税局当过佣人,提过“三壶”(酒壶、茶壶、夜壶);他干过农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是个全把手,摇耧播种、耕地扬场,什么农活都干得来。”从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到196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4年的时间磨练了刘老的笔头子和意志。对于这一点,刘老颇为自得,他认为自己做什么都像个样子,不管是下地务农当农民还是洗脚上田办报纸写文章。其实,这都是刘老处处用心、事事专心的人生经验,老人一生兴趣广泛,无论是闲暇时养花、养鱼,或是简单如做饭做菜,总要弄清楚个一二三,就像干农活和写文章一样,刘老用心且专心,知足而常乐。就像现在,90多岁高龄的刘老清晰地知道自己每一天要做什么、该做什么、喜欢做什么,而时下很多的年轻人连这点精神头都没有,整天浑浑噩噩地生活,似乎大把挥霍时光是年轻人专享的奢侈。

从1949年9月起,刘老走上了山西新闻事业的领导岗位,历任太原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广播事业管理局局长兼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总编辑,1959年被选任(兼)文联副主席,省作家协会理事,1972年以后历任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省文化局局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主席、山西省公共关系协会会长以及山西傅山书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这一连串助力山西文化事业初创和腾飞的职位也都是他的头衔,直到1983年老人离休。面对这样一位被职业生涯打上深深烙印的老人,岁月的积淀焕发出一种别样的魔力——他神采飞扬地对比着中西美学观的不同,分析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来龙去脉,讲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屈原的《离骚》和庄子的《逍遥游》,回忆当年的烽火岁月,接着一转,又展现出诗词曲赋方面的深厚造诣,赞叹着京剧之美——听者甚觉奇妙,暖阳下,他的整间书房俨然有岁月的长河气息酽酽地缓缓流过,每一个物件似乎都被一种叫做历史的东西温柔催眠。

在这间书房,刘老展示了自己的一项“绝活”,他轻松地将自己的腿抬至书案上,将头靠向伸直的腿,这一招果然让人瞠目,别说93岁高龄的老人,就是很多年轻人的柔韧性都做不到这一点。老人说:“我每天凌晨三时起床,洗脸、整装、活动筋骨、全身按摩,然后出门锻炼,练气功打太极,天天如此。”自刘老1983年离休之后,从上世纪60年代就断续开始练习的气功,也终于因为个人时间的宽裕可以坚持不懈了,这一坚持就是近30个年头,为此,刘老认真研读了《黄帝内经》、解剖学和物理学等书籍,并将自己在气功学方面的心得汇集成书。

有了常年锻炼的身体基础,93岁的刘老眼力和笔力俱佳,每日坚持伏案写作。原来,他书案上那些纸张上密密麻麻写着的是一篇长篇剧评,是为2010年11月上海京剧院预演的一部新编历史京剧《兰陵王》的折子戏撰写的,这部戏是由刘老非常喜欢的青年京剧演员金喜全和熊明霞这对伉俪出演的,目前剧评已经写了1万多字。当记者拿起这些文稿仔细观看时,却发现这些文字都是写在一些拆开的信封上面的,问及刘老,他笑着说:“我从来不用稿纸,从天南海北给我寄信的多了,我就把信封拆开用,要不也是浪费了。”

离开刘老,我一路思忖那2008年结集出版、皇皇500万字的《刘江文集》耗费了老人一生何等的心血和付出,不禁感慨,刘老虽已鲐背之年,却似乎不曾老去,这该是怎样的幸福啊。

□冷 雪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