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诗文>报纸>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系列报道(五):赵迎庆:傅山女科相伴终身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系列报道(五):赵迎庆:傅山女科相伴终身

日期:2008.06.05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关键词】物质 文化遗产 传承 系列报道 相伴 终身 傅青主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附注】文章在本报:第14(副刊·厚重山西)

【中图分类】G3,K85,DF

【全文】

在太原市尖草坪区,南翟村到西村仅有一垄之隔。正是因为这样的距离,成就了赵迎庆和明末清初名士傅山的渊源。 赵迎庆,一个出生在南翟村靠“傅山女科”从赤脚医生起家的山西名医,在3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他靠自己坚韧的努力拓展了傅山女科的医学领域、建起了傅山女科的专业医院、并配合完成了《傅山》电视专题片的撰稿、筹划。然而,正是这么一个一生马不停蹄的医者,却是一位有着11年癌症史的癌症患者。 辗转寻访,终于在省城兴华北街邻近滨河路的“青主堂”里,见到了赵迎庆大夫。他的诊所不太大,但病人不少,在病人的穿插中,他为记者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赵迎庆祖上六代行医,在傅山的同时代,他的祖辈和傅山是同窗好友,因此家中至今收藏着1827年道光年间出版的《傅青主女科》,还有民国时期中华印书局出版的《霜红龛集》(傅山医学著作)。“我很小就开始看这些,开始有的地方看不懂,但慢慢就在父辈们行医的过程中摸出了点门道。再后来,同村同乡的人有点小病,我也去瞧。”赵迎庆一边说这话,一边拿出他的“宝贝”给记者看,“前些年,有搞文物的出高价要收这个,我没卖。现在我最想做的就是把它们重新整理再版。” 1970年,赤脚医生赵迎庆正式在农村上岗了,“我每天到处跑,特别有刚当医生、能为人解难的成就感。”两年后,聪颖勤奋的赵迎庆就成了山西省模范赤脚医生。1975年,赵迎庆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成为了太原市北郊区向阳医院的一名医生,在这里一干就是10年。1986年,赵迎庆到北郊区上兰卫生院当上了院长,一年之后,时刻想着弘扬傅山医学的赵迎庆,在该院的原址上创办了太原傅山医院。“由于老百姓对傅山的信任,认为傅山医院一定好,所以慕名而来的人很多,我当时还年轻,压力特别大,癌症就是在那时候上得身。”1997年,做完癌症手术的赵迎庆沉默了一星期,但很快他放弃了死亡的恐惧,他觉得自己要做的事情很多,这一回他要给自己当大夫。 2004年赵迎庆退居二线,但癌症在身的他从来也没有放弃傅山医学,几乎在同时他在太原市尖草坪区兴华北街建立起了青主堂。而在这前后几年中,赵迎庆先后参加了全国举行的各类傅山医学研讨会,并且著术不断。 2008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傅山养生健身术(八珍汤、傅青主女科、傅山传说)入选,赵迎庆几分兴奋、几分酸涩,这种酸涩并非无来由的,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事业置于比自己的生命还高的位置时,执著带来的“痛苦”也许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 5期的连续报道今天将告一段落,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其继承人的关注,永不会停止,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编后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