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诗文>报纸>  文化融合添活力

文化融合添活力

日期:2013.05.22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关键词】文化 融合 活力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附注】文章在本报:第3版

【中图分类】Q1,DF

【全文】

文化是一种特殊资源。如何蓄养文化力量,使之成为忻州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今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反复考量的一个活力命题。在规模庞大的文化牵引中,忻州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已经使这座城市活力无穷。

市委着力建设学习型社会,除雷打不动的市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外,还有定期举办的大讲堂,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授课。他们抓住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求策于基层,问计于群众,从今年年初就开展了持续的忻州发展“十问”活动,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上征求谏议,在社会各界不同层面上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讨论热潮。

人总是要有一股精神的。忻州精神是什么?全市上下讨论热烈,市委宣传部收到4000多条市民们精心撰写的建议用语,经专家学者几轮缜密筛选出10多条待用表述语,在媒体上公示,让广大群众推敲决定。

与此同时,市歌的征集、市赋的创作,鼓荡着文化人的情怀,在广大群众心中激起波澜,其参与和展示的过程,激发了更深更广层面的文化热情。城市“五创建”、农村“五进家”和市民“五争五创”系列活动,为爱我忻州、建设忻州、转型跨越、创先争优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在大干城建年中,忻州市在城市北部建设了云中新城,初步形成了七路四桥、五馆一院的新格局。市里开展了请百姓监督、百姓享有、百姓起名的活动,激发了市民们的热情。在参与中体现个体价值,在互动中彰显群体共识,成为一大特色。当“7451”工程建设者们鏖战正酣时,个体户们主动送去了矿泉水和面包,出租车司机们则打出了免费接送的标识。

赤日炎炎的仲夏时节,百岁高龄的姚奠中老人,坐着轮椅来到元遗山祠堂。充满古风古韵的二进四合院里,件件古籍文物让老人格外欣喜,他深藏于心底的愿望实现了。无独有偶,城市中南北相对的傅山旧居也在顿村开门引客。尊崇两座大“山”,已成为这座城市厚重的文化坐标。

尊重文化,传承文脉,使古城与古风相谐,名人与民望挑梁。章草大家陈巨锁在京举办首个个人书画展;原生态二人台演唱家辛礼生享受到政府特殊补贴;从事新闻工作60年的草根记者贾宣生被树为典型;退休的厅级干部刘庚年引领着一个老年艺术团,参与者逾百人,他们带着具有地域文化色彩,体现当代精神的精湛节目深入基层演出,在省级以上竞赛中多次获奖,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这风景在傍晚,在清晨,在市、县、乡村无数的广场上都可以看到,甚至颇有创意:广场上如椽巨笔书写的“地书”,用影像定格捕捉到寒冬玻璃上冰花的天生画作,盛大的传统礼仪表演,都折射出一种别有味道的文化心态。精神塑“心”,忻州正以文化特有的向心力和牵引力,实现文化的转型跨越。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