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傅山诗文>报纸>  对民族文化血脉的开掘与升华

对民族文化血脉的开掘与升华

日期:2014.10.13 点击数:24

【类型】报纸

【副篇名】赵国增《远去的古城》的诗美启迪

【关键词】民族文化 血脉 开掘 升华 赵国 远去 古城 启迪 傅山 

【内容形式】文本

【媒体类型】电子

【访问范围】太原市图书馆局域网

【附注】文章在本报:第10版评论杂文

【中图分类】K2,K85,G0,R2,O4

【全文】

王科

最近,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了诗人赵国增先生的诗集《远去的古城》。这部由孙涛先生配文,任俊英先生插图的著作,诗、文、图三者完美结合,不啻是诗林中的“另类”,引人瞩目。然而,更令人钦敬感佩的是,它以诗美的语言,追溯了三晋大地、太原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并以此为基点,大力开掘民族文化血脉的历史,虔诚地呼唤崇高的中华民族精神,不能不让我们为之赞叹。

《远去的古城》是诗人献给家乡历史文化的黄钟大吕之声。山西是中华文明的故乡,太原是诗词飞扬的沃土。在这部诗集中,国增先生张开诗美的翅膀,穿越几千年历史的尘封,带领我们体验了一次激情澎湃的文化之旅——他通过与24位故乡历史文化名人心神交融,对这座古城做了诗意的褒扬和热烈的歌颂。无疑,这是对山西、太原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层透析和追溯,是对山西大地人文精神的彰显和守望。我们之所以这样认定,是因为诗作以独特的形式,全方位地开掘了让太原人引以为荣的历史文化记忆。抑或是说,诗人怀着对家乡热土、历史文化的火热激情,把自己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化成了古朴的哲思和闪光的诗句,歌颂太原这块热土养育的,或者是生命之根深扎在三晋大地上的,对中国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或者是产生过深远影响的精英贤士,为这24位历史名人绘制了栩栩如生的艺术肖像,从中开掘出山西深湛的历史文化底蕴,记录了太原的历史嬗变和人世沧桑。诗言志,歌咏言。作为诗人,最可贵的是具有独特的主体真情。国增先生的丰沛真情,就表现在他对家乡古老文明的挚爱上。这种真情,和他独创的诗美艺术纠结在一起,成为他诗歌主题中最重要的精神因子。你看,诗人以沉实厚重的笔墨,对他梦牵魂绕的故乡大地,对那些精忠报国的历史前贤,进行了多么深情的勾画皴染,献上了何等火热的赤子深情!从古代到近代,从帝王到草根,他通过一个个宏观的、中观的或是微观的镜头,以一个个具象的描写,生动的写真,来还原先贤的作为,书写时代的演进。也就是说,他是让读者通过深情的画面,去认知古城数千年的沧桑巨变,从而感悟太原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无限的精神能量。如果循着这样的路向来解读这些诗歌,那么,你自然会透过他笔下的历史风云,看到这座古城的无限风采!而这,正是他潜隐在诗歌中的思想诉求,是他祈盼读者认同的艺术归宿。不仅这样,诗人还将自己的激情最大化,把它扩展到对伟大祖国的热情讴歌、对中华文明的激情赞颂上,让诗歌的灵感在现实与历史的长河中奔腾。诗集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以高瞻远瞩的现代意识,对山西的古老文明进行了艺术的定位。无论是歌咏上古时期大贤台骀、祁溪、赵简子的创世之功,还是描摹近代精英傅山、阎若璩、杨二酉等的非凡贡献;无论是评说千古帝王唐太宗、武则天的千古伟业,还是记录名相名将狄仁杰、杨业的传奇人生;无论是追寻大诗人王维、白居易的诗歌履迹,还是呼唤大作家乔吉、罗贯中的创作精魂,诗人都聚焦于他们人生的精彩片段,在深厚的文化背景下,对他们的历史贡献进行了科学准确的梳理。感谢诗人,他唤醒了我们似曾淡忘的历史记忆;感谢诗人,他在太原古城沉甸甸的历史长卷上,镌刻了这么多风雨沧桑的精彩印痕。

《远去的古城》是诗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和高扬。诗集蕴含着丰厚的中国文化元素,字里行间闪烁着鲜明的中华民族精神。因此,品读全诗,深层思索,我们就不会将其看作是仅仅对山西历史文化的挖掘考古,更不会皮相地认为这是“谁不说俺家乡好”的纯情宣泄,而是在心灵的冲撞和感情的共鸣中,认定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和高扬。爱国爱乡,苦干兴邦,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精核。在《远去的古城》中,诗人对这种民族精神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渲染和肯定,那些褒扬民族精神、总结名人贡献的诗歌尤其偏重于此。如《汾河景区抒怀——写给昌宁公台骀》,歌颂台骀“擒黄龙,治汾患,疏河道,解民怨”;《写在赵简子墓前》,讴歌赵简子“为太原的诞生构思,为古城的耸立奠基……”这里,诗人不但为我们掀开了太原古城的辉煌开篇,更为我们总结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激励我们继承民族优秀的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忠诚正义,刚直不阿,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亮点。《塑像的诗篇——给晋国大夫祁奚》《忠义之歌——写给豫让》以及《写在窦大夫祠》等诗歌就注意观照这些义行。“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奚,“立起的是育人的楷模,站起的是教人的榜样”,成为千古佳话;“为忠,用漆涂身把容颜自残,为义,吞炭成哑把发声改变”的豫让,将热血“化作赤桥河水忠义源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些慷慨悲歌之士的壮举,使三晋大地的历史熠熠生辉。为民造福,关注下层,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表征。作者以诗的语言,在烟锁尘封的历史中开掘、淘洗、提炼、升华,走进了许多故乡先贤的心灵世界。那位儒雅的窦大夫,告诉我们“为官者,要不畏君王心系苍生;执政者,要关注民情体察百姓”……那位大智大勇的狄仁杰,成为那个年代正义睿智的图腾;那位中兴名将郭子仪,更是在暗夜里点亮了民主的曙光……对那些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为中华民族文化添砖加瓦的故乡先贤,作者更是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历史上的太原,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名满天下的王之涣,“把人类的思维嵌入诗魂”;边塞诗的先驱王翰,“让诗花在百花园中别样绽放”;平民诗人白居易,将无限深情倾洒底层;那位大唐诗佛王维,“诗情犹如石上潺潺的清泉”……总之,对这些诗坛巨擘、文学精英的伟大贡献、历史地位、深远影响,国增先生都用深情的语言予以中肯的定评。这样,群星灿烂的山西文化星空,就被作者装点得更加多姿多彩。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中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掩卷沉思,《远去的古城》不正是对民族文化血脉的深层开掘和艺术升华吗?如此看来,诗人这部诗集在当下诗坛上的审美定位和出版意义也就不言自明了。

3 0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Rss订阅